[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

房成祥 黄兆安


    (一)准备
    在经过1938年和1941年两次普选运动(指乡、县、边区三级同时开展选举工作)之后,1945年秋冬边区又开展了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这是又一次改选乡、县、边区三级政权的运动。早在1945年2月28日,边区政府第96次政务会议就讨论了筹备这次选举运动事宜,决定聘请党政军民及少数民族代表和劳动英雄代表共11人组成边区选举委员会,推进和领导边区的选举工作。8月4日,边区第106次政务会议又决定立即进行普选准备工作,要求各分区各选择一个乡先行试点,并指示延安大学和机关、学校开办短期选举工作干部训练班(9月下旬延大选训班开学),然后派到各地协助工作。8月27日,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具体规定了各级选举委员会的性质、职权、组织机构、任期与经费等事项。
    抗日战争胜利伊始,9月6日,边区政府又发出了《关于今年选举工作的训令》,指出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全国人民已进入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边区的干部和群众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建设上作出更好的榜样,有力地参加和推动为全国的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的事业,这就是即将开展的选举运动的政治出发点。为了搞好选举,保证新产生的“三三制”联合政府能胜利地履行其历史任务,训令强调必须做到:1.坚持不分阶级、党派、民族、性别、信仰,不受财产与文化程度限制,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2.发动人民彻底检查政府工作,检查各种政策的正确性及其执行的程度,检查政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方面使人民能更好地识别人才,选举为他们所信仰与需要的人物,以加强各级政权,另方面使人民能更多地熟悉政府工作,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以为今后改进工作的基础;3.任何公民都有依据选举条例进行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4.各级政府都需成立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
    边府的训令下达后,边区立即开始了以自然村为基本活动单位的真正自由平等民主的第三次普选运动。首先各分区派干部选择典型乡进行选举工作的试验,以便取得经验,指导与推动全面的选举工作。10月5日在总结试点乡选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边府选举委员会发出了《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指出“乡选是三级选举的基础”,着重地介绍了乡选试点中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这些经验,就选举方针、检查工作、选举代表、开代表会、宣传鼓动、改乡议会为乡人民代表会制、加强选举工作的领导等七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具体的指示。信中概括了边府训令中所指示的“关于今年选举运动的基本方针,是在继续三三制政策的精神下,发扬民主,团结人民;放手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教育干部,整顿作风,改进工作,自由选举,选举好人;健全民主制度,加强地方自治;而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尤是选举工作做好的主要关键”。并指出:“这个方针,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大众服务,又经过人民大众的群众路线。”这封信,对全边区普选运动的胜利开展起了具体的指导作用。
    (二)过程
    1945年八九月间,是边区第三次普选运动的积极准备阶段。成立选举工作机构,制订选举法规,规定选举工作的基本方针方法,进行乡选工作的试点。九十月间,边区和各分区选择典型乡进行了选举工作的试点;各县召开县、区、乡干部会议(县级干部也尽量参加)学习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关于第三次普选工作的指示以及乡选试点工作经验。
    从10月中旬起,边区各县即普遍开始发动以自然村为基本投票(也是基本活动)单位,改选乡、县、边区三级政权的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每个乡改选工作的步骤分为宣传政策,登记选民,检查工作,改选代表(县与边区级为参议员)与政府领导成员四个阶段。在边区各级党政领导下,在放手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这次普选运动主要通过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选举代表、开代表会(主要是讨论政府工作和改选政府领导成员)这三个主要环节来完成。这次三级选举以乡选为基础,结合乡选重新选出县级和边区级的参议员。到11月下旬,全边区完成了乡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到1946年1月,全边区各地都召开了乡人民代表会,改选了乡级政权(改选乡长及乡政府委员)。到3月上旬,边区各县都召开了新选出的县参议会,改选了县级政权的领导。延安市参议会于3日21日闭幕。新解放的安边县于3月下旬举行了首届民主的临时参议会,选出了县政府委员会和正副县长。
    结合乡选和县(市)选,各县(市)都选出了边区参议员,1946年4月2日至27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市隆重举行,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至此圆满结束。
    (三)在检查工作、整顿政风中搞好改选
    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实质上是政府人员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自下而上的整顿政风运动,是几年来政权工作中整风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边区各级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把这次选举当作中心工作,派得力而有威信的干部参加领导各级选举委员会,如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刘景范担任边府选委会主任;边区和各分区、各县市还派出大量干部到乡村帮助选举工作,特别是帮助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与人员。边区选举委员会抽调了80多名干部组成了11个工作团于10月间分赴各区和各县帮助开展乡选工作。西北局和边府反复指出:“人民动手来彻底地检查政府工作,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今年选举运动的主要步骤,亦即办好选举的关键”;还指出:对此“必须认真进行,并必须在检查工作完毕之时方开始进行选举”。据此,各县市在选举之前都召集区乡干部及所有参加选举工作的人员,开办了一周到10天的训练班,检查县、区、乡政府干部的作风,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对选举工作的方针和方法进行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在检讨政府的作风问题时,边区和各县市都注意了找出区、乡或县政府工作的典型实例来启发干部的思想,如10月1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从一个指示看到一些问题》一文,揭露了延安县姚店区政府不研究县上指示和本区各乡实际情况,生硬地照抄县上的指示,要各乡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县上发出指示的时间较早)写出关于普选、干部工作作风、生产节约、备荒、秋粮征收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材料的不切实际的作风。各县举行的干训班都以这一类实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检讨,以教育干部。边区政府认为:使各级干部从思想上掌握选举的方针与方法,并且对揭发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贯彻西北局和边府所制定选举方针的“最主要的关键”。
    因此,这次选举运动比以前各次选举都更强调检查政府的工作和人员这个搞好选举的关键,这也是这次选举运动的一个特点。在乡选中,除乡上的干部普遍要向人民报告工作并作自我批评以及干部之间相互进行批评外,许多县长、副县长以及县委书记、副书记都要主动地到乡村选民会或乡人民代表会上作自我批评。如安塞县的贺县长就在一个乡的代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志丹县的县长、县委书记在县上召集的县区乡干部会议上首先带头作自我批评,富县、延川等县委还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书面检讨文章。
    人民不仅听政府工作人员的报告和自我批评,而且可以亲自动手来检查政府的工作。据延安、富县、延川、志丹、曲子、合水、镇原、新正、新宁、赤水、吴旗等11个县的统计,在乡级政权检查工作中就发现了21000多个问题,这21000多个问题,到1946年3月已解决了17000多个(占总数的80.5%)。清涧县解家沟区长杨某包庇贪污分子,群众认为他为人不清白,在一次逢集时群众把他拉到河里洗澡,教训了他一顿,事后在县委负责人支持下,群众积极组织起来检查杨某的工作,结果查清了他包庇贪污分子的事实,由上级撤销了他的区长职务;并查出一乡长贪污粮22石,五乡长贪污粮7石,乡文书李某贪污粮5石,四乡文书刘某贪污粮2石,乡长刘某贪污粮1.5石,另有两个行政村主任及一个村长有贪污行为,令他们均在会议上坦白认错,并罢免了他们的职务。清涧县袁家沟区人民在区长白某的支持下,查核粮帐,经过150天的清算,查清了以袁家沟区二乡乡长白逢世与乡文书黄维新为首共10人的贪污案,这10名坏干部全被罢免(贪污分子均在全乡人民大会上悔过);同时另外9名努力工作、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受到奖励。可见,在检查政府工作中,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也能识别干部的优劣,这就为选举好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打下了基础。
    老百姓说:“这次选举是头瓜里选头瓜,好人里挑好人。”如马栏市村两级改选中,在开展批评后进行选举时,90%的选民都投了票,选出了好人,原来的英雄模范大多当选。又如延安县蟠龙区申长林乡马家沟选举村代表时,本来只有两个名额,在酝酿候选人时大家提出许多合条件的人,最后决定提4个候选人。大家一致拥护边区劳动英雄申长林。全村选民51人,参加投票的共50人,除了申长林及其亲属因表示谦让有14人没给申长林投票外,申长林共得36票,第二就是井重元得27票,他们2人以得票最多当选,选民们都很满意,在回家的路上议论说:“可选对啦!”吴堡县岔区一乡一行政村的薛振中诚恳积极地为群众办事,连续三届当选为行政村主任。吴堡呼家塌呼文海重新当选为村长,村民说:“这样的好村长,我们当然选他。”新正县一区八乡的袁德山,平时热心为老百姓办事,这次在当选乡长的当天就给群众办事:调解群众间和夫妻间的纠纷、修理乡政府的办公室,为乡政府立帐留存根等。富县城关三乡人民代表刚被选出来,就开了一整夜的会,解决了该乡老百姓中一件30年没有解决的纠纷问题,大家都称赞说:“真是老百姓的代表!”据延安市、安塞、固临、延川等县的调查,共选出2763个乡代表,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威信的人。县和边区的参议员也是如此。
    在这些新当选的代表或参议员中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或都是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些本质好,虽有缺点或犯过错误,但只要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的人,群众仍然信任他们,继续选举他们。如子洲县双湖峪区五乡乡长由于诚恳反省,群众满意,重新当选;合水县店子区四乡长王建邦克服缺点后群众称好。又如延安县五乡(李家渠)乡长卜兴旺,群众说他“给老百姓办事最公道,不耍私情,只是有一时期不大耐性,可是他的心是好的”;群众还对他前一段深入群众不够不满意,但是卜兴旺在这次选举中能认错改错,又重新选为乡长,有一天他在李家渠集市上给群众处理了10多件案子没有发一点脾气,而且在重新当选后能够深入到各村群众中去,群众是满意的。
    由于在选举工作中对政府的工作和人员进行群众性的大检查,并且作得很认真,使广大群众消除了怕打击报复、怕提了意见“不顶事”等顾虑。1945年10月镇原县石佛区一乡选民会上提的许多具体意见,如常家牛吃王家草而王家又摔死常家牛的纠纷问题,群众做军鞋的工资尾欠问题,去年干部吴某多收惠某的秋征公粮代金问题,区政府打破赵某的盆子的问题等,会后很快得到完满的解决,因此,群众说:“现在的批评顶事了!”
    由于检查工作普遍认真,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很高,选民投票时高度地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曲子县一乡三行政村陈家沟门选村代表时,由于酝酿候选人的工作有缺点,没把大家最拥护的陈守治提为候选人,但在无记名投票中绝大部分选民都给陈守治投了票,结果陈守治被选为村代表,大家当场满意地说:“我们拥护他!拥护他!”这次参加选举的,共有30个县,1个相当于县的市,1个中心区,1个垦区,一个蒙民区,一个回民乡,另外还有工厂、专门学校及边区驻军,共计38个选举单位。除解放的安边县和蒙民选举单位外,全边区参加选举的人数平均占全部选民的82.5%,志丹、子长、曲子、环县的选民有87%投了票,有些地区达到90%以上(马栏市为90%;米脂民丰区三乡为92%),有的单位达到96%,镇原县三岔区回民乡110个选民(男59,女51)100%地投了票。
    在选举运动中进行工作大检查,发现问题,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改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延安县李家渠乡代表会在第一次开会时通过了三项提案,即在一条要路上修桥;在当地开立一个集市;建立治安小组。这三项提案在乡政府领导下很快就实现了。同时,在选举中结合工作大检查,各级党政组织和许多领导干部都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改进工作。延安县柳林区委在帮助乡村干部工作方面(如解决乡村干部不安心工作的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问题)作出了许多成绩,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柳林区委怎样帮助乡村干部》与《具体了解和帮助乡、村干部》等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还发表了延安县川口区一乡如何解决干部误工、任务多办法少、怕惹人等问题的文章。特别是在延安市新市乡的选举运动中,干部和代表们发挥了主人翁的创造精神,在边区首创把议行脱节的乡参议会制度改变为议行合一的乡人民代表会制度,在促进边区民主建设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边区普选特别是乡选的情况,从子长县西一区集体创作的一首《乡选歌》可见一斑。
    乡  选  歌
    一九四五年,选举大改变,
    检查工作要周全,大家提意见。
    干部全来到,村长把会召,
    男女老少都参加,听他作报告。
    开会你不到,选举搞不好,
    发表意见人太少,不能选代表。
    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
    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
    乡亲都来全,村长又开言,
    男女都有选举权,工作要改变。
    妇女有任务,纺线又织布。
    乡长称花来帮助,快来撩豆豆。①
    道理说明了,妇女觉悟到。
    宝娃快把门照好,妈妈当代表。
    乡长作报告,大家来检讨。
    好事坏事都说到,有话就发表。
    意见提得好,乡长满脸笑,
    言差语错不周到,他也不逞恼。
    大家提意见,农业要当先。
    修好水地种春麦,才能度荒年。
    大家提议案,开荒又种棉。
    多修水利防天旱,不会遭灾难。
    男女都来到,会议开热闹,
    检讨工作真不少,全要转变好。
    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
    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
    乡亲都关心,选举才成功,
    私情包庇全垮台,好人选上来。
    选举不关心,可能选坏人,
    贪污浪费不公平,害了众乡亲。
    选举选好人,合理又公平,
    说服教育不惹人,工作能完成。
    选举成了功,代表是好人,
    领导咱过好光景,自然有威信。
    新乡长把会召,工作计划好。
    简截了当都办到,不发空头票。
    乡长满脸笑,家家全顾到,
    大家搬柴火焰高,你看好不好。
    太阳照得高,人人都看到,
    咱们的选举办得好,全国要仿照。②
    (四)坚持“三三制”政权政策
    边区第三次普选运动坚持“三三制”政权政策,为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作出了榜样。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的第二次普选运动(乡、县、边区三级)中第一次普遍地执行了“三三制”政策。在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运动中,继续贯彻“三三制”原则。这次普选运动的结果是共产党人在绝大多数乡的代表里不够1/3,有的刚占1/3,如米脂县民丰区三乡代表会24个代表中共产党员占8个,在县和边区参议会里共产党员也只占1/3(边区参议员共170人,共产党员61名,占总数的35.9%),有的地方的参议员中共产党人稍多于1/3,因为是地方人民直接选举的,不好更改,但在县参议会常驻议员和县政府委员会中共产党人一律只占1/3,各级都自觉地贯彻“三三制”原则,从而巩固了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赞扬。党外人士、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在第三届边区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作选举工作报告时指出:实行“三三制”是边区选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说:“共产党方面限制自己的候选人,并且反转来替各党各派、无党无派提出候选人,替各阶层提出候选人,为他们竞选,外头哪得有这种情形?人家是自己竞选还来不及呢!”他驳斥了所谓“边区政权是共产党把持包办”的说法,用事实说明在边区真正“建立了大家有职有权的民主联合政府”。在这次边区参议会上,许多参议员赞扬共产党的“三三制”政策执行得好。赤水县的李仲仁是国民党员,过去在国民党统治区淳化县教育界服务了18年,1944年才回到边区赤水县,在这次普选中被选为赤水县参议会副议长和边区候补参议员。当赤水县选举边区参议员时,按边区选委会规定赤水有4个名额,赤水县在选举前提出了5个候选人,其中只有1名共产党人,李仲仁也是被提出的候选人。李仲仁在这次边区参议会上说:“我是一个国民党员,也被选上了,我才相信共产党讲民主,决不包办。”“我从实践中认识到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是真心诚意的,边区的确是真正的民主”。郝显德议员说:“去年普选,不少地方党外人士被选为县长及副县长,这更加说明我们这里是真正实行了民主。”任学彦、景天毓两位参议员都是无党派人士,都是在1941年选举后参加政府工作的,任在富县当第三科科长,景在赤水县任第二科科长。他们都以自己几年来参加政府工作的切身体验来证明“和共产党合作得很好。”景天毓说:“我开始参加政府工作时,有的人说党外人士参加政府不会担负重要工作,但我却当了二科长,全县的财政都由我管理。”蒙民议员尔哥巴图用蒙语讲话,他说:“自八路军驻防城川(今内蒙自治区西南鄂托克旗,与陕北的定边、靖边县相近)以来,帮助蒙民发展生产、医药等,使人民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去年又帮助蒙民成立了‘军政联合会’,由蒙民自己选出9个委员,蒙民的一切事情都由联合会负责管理,它是蒙民的自治机关。今年我们蒙民又被划为一个独立选举单位,选出自己出席边区参议会的议员,这更证明了共产党、八路军真正实行民主。”镇原县的杜洪源说:“边区真正做到中山先生的民有、民治、民享,所以全国人民都向往这里,我过去在国民党甘肃财政厅当科长,那里大小官贪污腐化,我和国民党的官僚没法相处……只好避到山上古庙里念经,后来又回家务农,新社会却把我选上当副县长,又选我当边区参议员。……我亲身体验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是真民主……”
    ①指乡干部帮助纺妇解决购棉花的困难,以激励妇女参如选举。撩豆豆是便于不识字选民的一种投票方式。
    ②《解放日报》1945年11月26日第4版。

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房成祥 黄兆安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