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教学相长的原则

刘宪曾 刘端棻


    这一原则是干部学校的广大师生,在共同奋斗的目标下产生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员要抗日救国,学员也要抗日救国,所以,教的是抗日救国,学的也是抗日救国;在解放战争时期,教员和学员一致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在这一共同目标下,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员与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学生看来,教职员都是青年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信任和尊敬;在教员看来,青年学生是中国命运的寄托者,是革命的先锋战士,是群众的组织者,是新中国的创造者,时他们多一份教育,多一份工作,就是为建设新中国多添一份力量。所以,师生在生活上打成一片,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教员有病,学员派代表慰问;学员病了,教师及时关心爱护。这样的干部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团结战斗的集体,而且还是温暖的大家庭,充分表现出革命的友爱。在教学上,他们发扬民主,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学校不授予教学职称,学生对教师一般都称教员。教员作为教育者,他们也刻苦学习,学而不倦,体现出“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向学生学七份,然后教三份”的精神。教员经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经验、情绪、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经常警惕和克服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的缺点。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