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军队整训与练兵运动
在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但部队却由于长期深入敌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作战,“经过了七年抗战锻炼,从这一方面来说是提高了,但是我军现在进行的是极端分散的游击战争(这是完全必要的),极少集中整训与集中作战,从这一方面来说是退步了。”①驻边部队也有类似的情况,由于分散驻防和生产任务繁重,部队很少集中训练。为此,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要求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整训内容分军事、政治两个方面。军事整训就是练兵,并总结带兵、用兵与养兵的经验。练兵内容,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练兵方法:第一,实行群众运动的方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第二,实行学用一致的方法,练兵内容要切合实用,不是为练兵而练兵,而是为战胜敌人而练兵;第三,练兵的领导方法:动员要普遍到每一个战士,使人人都了解练兵的必要,要使骨干与群众相结合,所有干部与战士中的积极分子在操场上都和一般战士一样操作,一样守纪律。政治整训就是对部队政治工作作一次普遍的、彻底的、有计划的改造,根据《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的报告,用检讨错误缺点,发扬优良成绩,发扬模范连队的经验,奖励战斗英雄、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与模范学习者的方法,达到改造政治工作的目的。也就是,主要通过正面教育,即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和错误,提高部队官兵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驻边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利用边区相对安定的有利条件,开展了军队整训,很快就形成了干部战士自觉学习、自动研究问题、互相帮助、互相比赛、共同进步的风气,从而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尽一切力量争取国内和平;蒋介石却玩弄阴谋,一面和谈,一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在这种形势下,1945年11月7日。党中央发出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内指示,1946年5月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练兵的指示》。这些指示,规定了保卫和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措施,其中开展练兵运动是重要措施之一。这次练兵运动的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练攻城、练守城、练夜战;政治上提高战胜顽军、保卫解放区的决心与信心。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各野战军、地方军、民兵利用作战间隙,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运动,以提高射击、刺杀、投弹等项技术为主,提高战术为辅,并进一步改进军队政治工作。这时,陕甘宁边区改为直属战略区,陕甘宁前线部队一段时间仍沿用抗战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1947年2月奉命组成陕甘宁人民解放军野战集团军,后编入西北野战军。该部队面临的战争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对练兵运动尤其重视。他们从实战出发,从组织领导到训练时间都给予充分的保证;同时,还配合地方上做好战备的动员和组织工作。从而在陕甘宁边区就形成了部队开展练兵运动,群众参军参战,保卫延安,保卫边区的热潮。
1946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关于练兵与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在加强步兵、工兵、炮兵训练的同时,应办一些训练班和教导队,对部队各级干部进行轮流训练。这个指示,对军队练兵运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的出发点是为人民解放军打正规战作准备。驻边部队按照军委的部署,总结前几个月的练兵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对技术兵种如工兵、炮兵、通讯兵、军医和指挥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驻边部队的这次练兵运动,从1945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947年春,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西北人民解放军取得西北战场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军事政治基础。
①《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下),第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