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对文化人工作的经验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党内一度犯了轻视知识分子和排斥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延安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高涨,中共对知识分子作用的认识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不但认识到了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先锋和桥梁,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策,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关心、信任和使用知识分子,在对文化人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政治上尊重和信任文化人
政治上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文化人积极性的基本环节。对于历经艰难险阻、远道而来延安的文化人,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都非常关心和重视,一般都要组织欢迎仪式,举行文艺晚会和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使广大文化人一到延安就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毛泽东和中央、边区的党政军负责人还多次接见、看望他们,询问他们来边区后的情况,有时举行招待会专门征求意见,有时进行个别谈话,充分信赖和依靠他们,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投入边区建设的热情。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曾提出:“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技术人员与新闻记者(不问他们的出身是地主、富农或资本家),苏维埃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①按照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原则,在选举边区参议员时,尤为注意文化人在参议会的比例,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充分的民主权利,边区党和政府在政治上对文化人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些著名学者如艾思奇、何干之、何思敬、徐懋庸、王学文、任白戈等被安排到抗大等高等院校任教或中央研究部门工作,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常找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由于采取了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从而使延安文化人对党更加信赖,充分调动了文化人对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工作上大胆提拔和使用文化人
尽管延安时期边区实现了政治上的高度民主,但经济文化事业仍然十分落后,迫切需要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因此要建设边区,必须大胆提拔和使用文化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特长。为此,1942年7月13日,边区政府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出:对于工程师、军事家、技师、医生等“各类人才,一律以他们的专门学识为标准,给以充分的负责工作,如工厂厂长、医院院长等,而不是以他们的政治认识为标准。对他们应有充分的信任”。②并指出要提高其威信,尊重各类有专长的文化人的工作经验,大胆提拔他们,使他们做一些具体事务的负责工作。
根据上述文件的指示精神,陕甘宁边区政府按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要求,完全以专门家的学识为标准,大胆使用了一批有专长的文化人担任各级领导工作,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如肺科专家何穆,留法回国后到了延安,被任命为中央医院副院长,后一度离开延安到重庆,感到国统区没有民主自由,又回到了延安,中共组织仍然信任他,继续担任副院长。还有一批工作技术人员,如沈鸿、钱志道、陈振夏等多数是非党同志,他们在抗战爆发后,陆续来到延安。为了充分发挥这部分同志的才能和积极性,中共中央还专门制定了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的政策。因而使大批非党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创了边区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沈鸿与其他技术人员合作设计创造了战时急需的造纸机、油墨机、印刷机、制药机和炼油机。又如工程师钱志道、陈振夏等分别建立化工厂和石油厂等。毛泽东曾在这段时期发起组织成立了以艾思奇牵头的“延安新哲学会”和以范文澜牵头的“中国历史研究会”。此外,延安还成立过“国防科学社”、“自然科学研究会”等科学文化团体,让广大文化人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真正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三、生活上关心和优待文化人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和国名党军队的包围封锁,使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重重,日常生活用品一度供应困难,曾实行供给制,所有干部和普通群众一起过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就是在延安这样一个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还是从文化人的特点出发,在生活上想尽办法优先给予照顾,为文化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为了保障科技人才的物质条件,中央军委于1941年发出《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要求对于工程师、军事家、技师、医生等专家要“一律依照中央指示,物质上给以特别优待。物质优待的标准依照其能力学识的程度规定之,要使他们及其家属能无生活顾虑,专心工作。对于特殊的人才,不惜重价延聘。要尽可能购置他们所需要的科学设备,在战时要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③后来,财政经济状况好转,边区政府建设厅于1942年4月发布了《技术人员待遇标准》,这一待遇标准的中心内容是落实党对文化人,特别是技术人员的优待政策。把技术人员依据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年限分为4级,享受特殊津贴的照顾,其标准分别是:一级,91—100元(边币,相当于法币45—50元,下同);二级,71—90元;三级,51—70元;四级,35—50元。同时在住房、伙食、服装等方面也给予照顾,其供给的标准略高于中央领导人。这次享受津贴的有乐天宇、华寿俊等直属于建设厅的56名科学技术工作者。④
正是由于中共制定了对文化人在政治上尊重和信任、工作上大胆提拔和使用、生活上关心和优待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理论家、科学家云集以延安为首府的陕甘宁边区,极大地调动了文化人献身革命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得以把聪明才智贡献给边区。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617页。
②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0页。
③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4—85页。
④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6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