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文艺>剧评

  


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形象——读话剧剧本《西安事变》学习札记

余开伟


    甘肃省话剧团创作的《西安事变》是一个不同凡响、震遏行云的最强音,它的诞生及其艺术价值,很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其创造的宝贵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看过话剧剧本《西安事变》,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具有磅礴的革命气势、璀灿的时代特征、广阔的历史幅度和深度富于史诗性的优秀话剧。这个戏的主要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它别开生面地首次塑造了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虽然毛主席仅在剧本结尾中出场,所占篇幅不多,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艺术地、准确地再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事变”这个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展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所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辉煌胜利;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敬爱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副主席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形象,满腔热情地讴歌了周副主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其创建的光耀千古的卓越历史功勋。这个戏所勇敢担负并圆满完成的上述重大艺术使命,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是空前的创举,它在努力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形象这一重要课题上,破格创新,开拓了一个特殊的戏剧疆界,攀登了一个壮丽的艺术高峰。因此,我们可以大胆预言,话剧“西安事变”的创作及其获得的艺术成功,必将以开路先锋的光荣美名载入我国戏剧史册,它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必将在我国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上述评价,决非言过其实的溢美之词,这必将被今后的事实所证明。
    关于现代革命历史剧创作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形象的塑造,剧作者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的问题。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彼此互相矛盾但又互相不能分割的统一体。所谓历史真实,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演变过程,这都是剧作者需要严肃考虑并予以尊重的,如果抛开历史真实所包括的上述内容向壁虚造,必然会导致歪曲历史真象的失败结局。但完全拘泥于史历真实,谨小慎微地不敢越雷池一步,生硬地要求事事有实据,人人有原型,那也必将会束缚艺术想象力和限制艺术构思回旋的天地,使历史剧变成了枯燥的历史讲义,使历史人物形象变成毫无生命力的抽象概念。这样的“历史剧”是不可能感染观众,教育观众的。所以,剧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必须对历史题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必要的剪裁、取舍、提炼、熔铸和升华,进行典型化,使之成为有血有肉、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艺术真实,上述艺术再创造过程,即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话剧《西安事变》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在于剧作者塑造主人公——周恩来副主席的光辉形象及其英雄业绩,严格遵循了我国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典型性的有机统一,时代特征和人物个性特征的紧密交融。所以,剧本中出现的周恩来副主席的光辉形象,不仅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且具有当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抗日战争时期)的鲜明历史标志。周恩来副主席每次出场,都是在历史风云怒卷变幻的关键时刻,而他的言语和行动都对整个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而有力地驾驭和推动着当时的历史风云——西安事变的演变发展和解决,这就使周副主席这一民族英雄形象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试看剧本第一场车站风波这场戏,作者描写了东北流亡同胞拖儿带女流离失所的苦难图景,地下党领导的救亡学生同仇敌忾的请愿斗争,国民党蒋介石嫡系军警镇压爱国运动如狼似虎的法西斯凶焰,……这一切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场面,十分精炼地烘托了抗日战争前夕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矛盾交织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展示了“西安事变”产生前夕山雨欲来的典型环境和历史背景,这就为剧中举足轻重的英雄人物周副主席的出场作了笔酣墨饱的有力铺垫,使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周副主席当时所处的时代气氛和双肩所担负的历史重任,从而密切地关注着即将产生的西安事变这场历史风云的起伏和变化,衷心地期望看到敬爱的周副主席力挽狂澜的巨人作为。上面这场戏表面看来并无周副主席出场,实际上却是为烘托周副主席出场的有力陪衬,这在第二场我们看到了上述显著的艺术效果。太平镇战役,红军击溃了被蒋介石派来陕、甘进犯边区的东北军部队,俘虏了大批官兵。红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从东北沦陷区逃亡出来寻找儿子关海涛的关大爷祖孙三人,周副主席关切地扶着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关大爷坐下,亲切地问到他的身世和家庭,老人悲不自禁,孙女小凤掩面哭泣,面对上述情景,周副主席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深情地抚摸着小凤的头,疼爱地说:“孩子,不要哭,我们是红军,有什么冤屈,有什么苦,就对我们说吧!”长期颠沛流离、受尽日寇欺凌的孩子,听到这样情深意切的安慰该是多么感动,她哭得更伤心了。接着,当听到关大爷被日寇践踏得家破人亡的家世的倾诉,周副主席情不可抑,深沉地感叹:“东北的父老兄弟们,你们受苦了!”这一情节安排是极其真切动人,感人至深的。周副主席上述对关大爷祖孙命运的关切,包含着他对日寇铁蹄纵横、国破家亡所怀有的巨大的民族忧愤;包含着他对百姓惨遭日寇蹂躏、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深切同情;包含着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积极反共、投降卖国严重罪行的愤怒谴责!面对着如此庄严、神圣的民族情感,我们怎能不深深感动,怎能不引起强烈的共鸣呢?上述情节极为深刻地揭示了周副主席伟大崇高而深邃的精神世界,生动地映射出了周副主席肩负民族希望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他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关系。正因为有着上述意境深远的艺术描写,周副主席的光辉形象才一方面具有历史伟人的巨大思想深度,使人肃然起敬,同时又具有普通革命者身上那种朴实而高尚的无产阶级人性美和人情美,使人倍感亲切。而且,这种对英雄人物性格特征的刻划,不仅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而且更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我觉得,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不仅应该着力描写他们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所显示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力求使之富于生活气息,更容易被广大群众熟悉和触摩,此外,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深刻地描绘他们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英雄气概和高瞻远瞩、洞察幽微的远见卓识,特别是要努力揭示他们在推动历史进程、夺取革命胜利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这样,作者笔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才会开掘深广,具有博大的思想内涵,才不至于混同一般的英雄人物形象。值得肯定的是,话剧《西安事变》正是如此刻划周副主席的雄才伟度和革命胆略,有着极富于典型意义的精彩描写,堪称出类拔萃的大手笔,决非一般平庸作品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所能伦比。
    周副主席为了忠实地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分化瓦解被迫反共的东北军官兵,争取他们掉转枪口,一致抗日,不仅命令红军停止反击退出阵地,而且发还被俘官兵武器,一律遣返回去,并且通过关大爷的悲惨家世,激动地向红军战士宣告:“同志们!看见了吧,这就叫亡国呀!”随即因势利导地向东北军俘虏晓以大义,语重心长地述之以理,倾之以情,激昂慷慨地宣传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抗日救亡政策,致使东北军被俘官兵感愧交加,无地自容;东北军团长关海涛则因此难辞其咎,痛悔前非,决心弃旧图新,终于站在抗日统一战线一边,在后来劝说张学良联共抗日、促使其发动西安事变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上述这些笔触都是在风云激荡的大处落墨,而且立意高远,既着力渲染了周副主席深谋远虑的超人胆识,又生动地烘托了他机敏灵活的斗争策略和智慧,这既为全力以赴刻划周副主席的民族英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表现全剧歌颂毛主席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这一宏伟主题设计了铿锵的基调。
    令人瞩目的是,剧本对周副主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随着矛盾斗争的发展不断在充实和加强,不断在深化和升华,其艺术光辉也就更加绚丽多采,其思想意义也就更加发人深思。周副主席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共同抗日,不畏艰险,身入虎穴,毅然来到当时被东北军占领的肤施(延安)与张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周副主席对张学良深明大义的爱国热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以吟诵对方的述怀诗作进一步激发张学良的民族自尊心和亡国之痛,继而奉赠鲁迅寓意深长的诗篇,以坚定其抗日信念和必胜信心。从而为其后来发动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埋伏了合理的契机。这些情节的穿插都十分精湛地刻划了周副主席胸怀锦绣、肝胆相照的优美襟抱及其潇然意远、挥洒自如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风度。这正是周副主席在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为世称羡的超拔出众的独特风貌,这都在剧本中得到了完美的艺术再现。而且从上述描写中,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周副主席所忠实执行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对张学良、杨虎城的启发诱导,实际上是推动他俩走上抗日反蒋道路,发动西安事变的强大思想动力,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导力量,才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西安事变的真正导演。这种深入开掘的艺术处理,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而且赋予了周副主席英雄形象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点在剧本中随着西安事变这场矛盾斗争的演变和发展,是显示得愈来愈鲜明、愈来愈强烈的。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抗日救国政策的感召和全国人民抗日思潮的推动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终于毅然决然扣留了卖国贼蒋介石,发动了名震寰宇的“西安事变”。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张、杨二人对于发动这次事变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并不明确,因而抓住蒋介右如何善其后却束手无策,不得不电请中共派代表团来西安共商国策。就在国民党投降派何应钦加紧与日寇勾结,妄图乘机发动更大内战,民族生死存亡危在旦夕的严重关头,周恩来副主席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亲临西安了。他一方面向张、杨二将军循循诱导,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动西安事变并非打出潼关,而是逼蒋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张、杨二将军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一方面却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与蒋介石直接会面谈判,使其惶乱无主,莫知所措。上述这些场面都是写得光彩四溢,有声有色的。特别是周副主席与蒋介石正面交锋这场戏,的确是写得波澜起伏,气吞山河,十分壮观。代表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革命势力的周副主席与代表帝、官、封反动势力的蒋介石面对面进行交锋,这实际上是两种民族命运、两种国家前途、两种阶级力量的激烈大搏斗,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腐朽的生死决战。在上述这场大搏斗和生死决战中,从剧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副主席一直是处于历史大风浪的漩涡和矛盾斗争的焦点,而且牢牢掌握了主攻制胜权。正是由于剧本上述匠心独运的艺术处理,作为民族英雄的周副主席的光辉形象,才得到了十分深刻和完美的体现。作者描写周副主席与蒋介石正面交锋,丝毫也不追求表面的戏剧效果,而是着重挖掘人物之间内在的思想冲突。因此虽然这场戏并无剑拔弩张的紧张场面,我们仍然能够呼吸到浓烈的战斗气氛和看到人物之间内心深处的刀光剑影。而且,剧本在描写分寸上也是掌握有度、层次分明,很有份量的。周副主席对待历史上罕见的大暴君蒋介石这样一个凶恶的对手,在气势上是威棱逼人,犹如泰山压顶,在策略上却是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极其严谨,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他必然能够稳操胜券,控制全局,凯歌高奏。刚与蒋介石晤面,周副主席首先是以礼相待,不亢不卑,静观动态,但当蒋介石顽固不化,大耍无赖时,周副主席则以凛然革命正气历数其罪,尖锐揭露蒋贼制造十年内战、卖国求荣的反动嘴脸,使其理屈词穷,一筹莫展。当蒋贼负隅顽抗、讨价还价时,周副主席则以凌厉攻势彻底揭穿南京政府亲日派所演出的李代桃僵的倒蒋丑剧,坚决粉碎了蒋贼妄图倚仗军事实力挽回危局的可耻阴谋,致使其一败涂地,狼狈万状不得不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而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把神圣的抗日战争推向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从周副主席与独夫民贼蒋介石针锋相对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是民族正义力量的光辉化身,又是严峻的历史审判官。他雍容不迫,大气磅礴、字字千钧,句句机锋,充分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雄浑的气魄和睿智的革命胆略,而窃国大盗蒋介石尽管虚张声势,使尽权术,却显得卑微渺小,黔驴技穷,丑态毕露,完全是一个可怜的历史小丑。剧本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剧作者以进行上述精心的艺术构思分不开。
    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充满激情地揭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对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忠诚和热爱,绘声绘色地写出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忠实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和机动灵活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斗争艺术。只有把上述这点揭示得很充分,很鲜明,才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上具体体现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具体体现革命领袖、革命理论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斗争实践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从而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光照万世、使子孙后代获得学习的榜样。话剧《西安事变》塑造周副主席的英雄形象正是突出了这一点。从剧本中周副主席出场到剧情结束,自始至终我们都能从周副主席身上看到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和深厚感情,他忠贞不渝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巨大革命热情,他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丰富革命斗争经验,不然,周副主席的英雄形象就不可能放射出那么灿烂夺目的思想光辉。请看,周副主席在第二场中首次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代表毛主席向参加太平镇战役的红军指战员深切慰问:“同志们辛苦了,这次仗打得很好,毛主席表扬了你们!”这深切的慰问使同志们感到如此亲切和温暖,仿佛毛主席已亲临战场。在深入敌后与张学良谈判期间,周副主席郑重转达了毛主席给他的亲笔信件,使张学良喜出望外,十分感动,从而更坚定了抗日的决心。这就明确地点染出了党中央毛主席对张学良的重要影响,周副主席是在忠实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受党中央毛主席重托亲临西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后,周副主席深夜不眠,立即写信向毛主席汇报,其坚强的组织观念和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可见一斑。在一些不明真象的东、西北军军官和群众受到托派匪徒阴谋挑拨煽动,围攻责问周副主席,要求杀掉蒋介石时,为了及时防止由此可能产生的混乱局面,周副主席慷慨陈词,力排众议,满怀激情地以毛主席一家数人惨遭蒋介石杀害壮烈牺牲的血海深仇,教育大家清醒认识毛主席和共产党之所以抛开个人恩怨不杀蒋而要逼蒋抗日,完全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而使大家深受感动,疑团冰消,心悦诚服。上述这些描写都无一例外地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周副主席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可谓忠心耿耿,情深似海,义重如山,血肉相连,他不愧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虽然在剧本尾声才出场,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却是贯穿全剧始终,渗透在周副主席的全部言语行动之中,周副主席是和毛主席共同指挥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场历史性的伟大战斗。剧本上述思想立意是极其深邃和高远的,这是剧本塑造周副主席这个民族英雄形象之所以那么深刻感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的确,诚如毛主席深刻指出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却在“西安事变”这场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力挽乾坤,重振中华,建立了千古不朽的丰功伟绩,确立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话剧《西安事变》歌颂周副主席上述丰功伟绩,完成周副主席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的确是竭忠尽智,卓著成效的,其艺术光辉将永远不会磨灭!
                                     (原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图书评介》) 

史诗树丰碑.话剧《西安事变》评论集/赵寻.—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