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关于张学良行止及派兵西进暨解决陕事条件等问题致杨虎城书
(1937年1月10日)
虎城吾兄勋鉴:昨电(九日)计达台览。该电发后,又续接兄齐亥电。今因李志刚兄回陕之便,特再为兄详陈之。关于汉兄行止,当○离陕之日,汉兄坚欲同行。○再三力阻,即恐到京以后,一般公意对彼必难谅解,此为兄所亲闻者。今几经曲折,办到特赦,而国府有管束之令,一涉法纪问题,即难以个人感情立时补救。汉兄深知此意,故彼亦不急欲回陕,稍假时日,必为之设法,使仍有效力革命之机会,以无负其爱国之苦心。兄及各将领尽可放心,亦不可操之过急,反使○及汉兄为难也。至兄等以中央军队向西进迫为虑,则○更可质言,不独○必当贯彻始终和平之主张,中央处置陕甘,亦必以政治建设为主,绝不至引起战事。目前所以在陇海路上酌置军队者,则以一般国人对陕甘情形具非常之皇惑。因人事明令兄等既未接受,而所有组织,如临时军事委员会等,至今仍未变更,省府亦未照中央法令恢复原有关系。所有宣传,其误谬幼稚,与事变当时一般无二,不但形式上有不奉政令割据独立之嫌,且亦可见分子异常复杂。故一般国民对陕甘事态今后之动向,咸抱绝大之忧疑。中央为安慰人心,维持全局,自不能不加以防范。然所望于兄等者,只在接受中央之命令,而军事善后等具体纲目,非无商量余地。来电谓各将领愤激异常,实则兄等亦须为中央易地以思,尤不可不以全国民意为行动之借镜也。现在最急要者,在兄等务应扩清外间之疑虑,表示绝不割据独立,亦不破坏统一。为示此诚意,勿使外间误会,则: (一)惟有迅即表示接受中央命令,使一般人了然于兄等拥护国家,完成革命之诚意;(二)将十二月十二日以后之组织公布撤销,所有宣传均予改正,勿使再如变动当时之情形,以一新内外之观感,则国人疑虑得以冰释,而在陕军民亦可心安。兄等此次所以毅然决定而使○○回京者,固完全以国事为重,如此即应就国家大局与陕甘情形作一实际之考量。须知陕西,无论军民,不能离整个国家而存在,中央更不能无陕西以作国防之基础;中央离陕西无以建国,陕西离中央无以遂其生存与发展。故必须立下决心,向和平统一之方向做去,迅复事变以前之常态,确立此后努力之始基。中央地方心理契合,一切自无不可妥善解决之理。吾侪既以救国自期,万事即应从平实处彻底考量,勿为成见或环境所拘牵也。尤有为兄陈之者,兄在西北,无论在党的历史与自身政治地位及对国家对桑梓之关系上,均负有特殊之地位与责任。自十八年以迄于今,○之所以爱护与厚望于兄者何如中央之所以爱护西北,竭全力以促成陕西一切之建设而达充实国防之目的者何如?此皆○与兄所亲自参与之事,非他人所深知,亦非其他人所爱惜也。为公为私,尤不能不望兄信任○○之所言,首有明确之表示,一扫外间猜疑,而使变态得以结束,则兄光明磊落之胸怀与报国救国之诚意,立即为国人所谅解,而兄之政治地位亦即自此站稳,不独同志所钦慰,西北人民亦将歌诵感激而不置。否则,长此迁延,时日愈久,变化愈多,不但国家统一对外受其影响,和平救国之初志难于贯彻,即兄多年惨淡经营之基础亦将隳于一旦,宁不可危可痛。目前事势,首蒙其害者,将无过于陕西;而政治生命处于荣辱得失最危微之境者,莫过于吾兄。切勿受无意识者之蛊惑,为不良环境所包围,而丧失兄之事业与前途。○○必当与兄始终共同革命,以完成吾人之天职,爰不辞缕缕陈其肺腑之见,望熟察而断行之。余托志刚兄面达。不尽。即颂勋棋。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名人全宗档案]
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合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