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史料辑录>电文

  


周恩来博古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之局势及党的方针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①


  (1936年12月29日)
  我们以下的意见供你们参考:
  一、西安事变之和平解决,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走人一个新的阶段的开端。就是:
  子、进攻红军战斗走向停止;
  丑、对外退让政策将告终结;
  寅、国内统一战线初步局面的形成;
  卯、陕甘两省变成抗日根据地之现实的可能性。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指示着阶级力量之分化及重新结合,特别是资产阶级营垒之决定性的分化过程,其意义就在推动和加速了资产阶级营垒中左派之集中,打击了中间道路之思想。然而分化过程没有终结,大致的情况仍然存在着三个营垒:抗日、降日、中间。新的变动就在:
  子、抗日力量的增强与合法化(至少部分地);
  丑、亲日派遭受一致命打击;
  寅、中间派开始接近于左派(虽然依旧不免动摇地缓慢地,即保存中间之基础)。
  方针:打击亲日派,巩固以西北为中心之左派,影响与吸收中派。
  三、孔、宋政府是一个过渡的政府。这个政府在目前基本问题——对日问题上将采取较强硬的态度,在民主问题上或许可有一小步之前进,但显然在许多方面仍然会继续着旧的路线。我们对孔、宋政府,应当以过渡政府看待,即是:推动与赞助其抗日倾向,争取逐步的即使不大的民主改革,同时丝毫不放松对他的批评。如一切过渡政府一样,有着必然的摇摆与不同可能的前途,我们应与他每一个摇摆斗争,而争取他过渡到抗日政府。
  四、在这个情况下召集抗日救国会议的运动,在发动、觉醒、组织群众及推动时局的进展上,均具有重大之意义。应该把要求南京召集和平会议和人民的促进运动联结起来,但会议召集的时期及胜利的保证,依靠于促进运动之开展,这是局势开展之一千重要的环节,加强抗日统一战线的群众性的关键。
  五、局势开展之另一个中心环节是巩固西北,将西北变成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地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需要:
  子、规定和实现三方面共同合作的纲领和西北的军事计划;
  丑、张、杨两部之巩固与改造,红军的休整与在新的基础上之正规化,以及三方面的休戚相关的互相尊重的合作和互助;
  寅、群众运动之开展和发动,在这个基础上地方政权之民主化与改造;
  卯、宁、青、甘西之解决回民问题。
  六、坚持全国团结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发动者的立场:一方面,在抗日与打击亲日分子的基础上,和南京左派合作,吸取中间派到我们方面来;另一方面,结合南京之外的各派,以西北为中心,以抗日为目的和条件,为推动南京向左之力量。
  七、转变党的全部工作,使之适合于新的环境,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主导者。
  子、恢复在大城市,首先在工人阶级中的党的工作。
  丑、改变各地零散的游击队为农民自卫武装,并成为农民运动之策源地。
  寅、迁移中央至便于领导全国政治生活之地区。
  卯、教育与重新教育干部。
  ① 此电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第73—75页。(西安事变电文选》第82—85页收有此电全文,但标题党称该电为周、博致南京政府电,至为可怪!
  

西安事变资料丛编(第一辑)/刘东社编.—香港:香港银河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