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英雄本色: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

  


英雄本色: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十一 张学良“挥泪”斩董(道泉)秘闻

毕万闻


  问:在张学良联共取得很大进展的时候,有没有东北军泄密事件发生?
  答:这类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尤其是西安事变前一个月的一次泄密事件,险些坏了张的大事,张学良为了大局,不得不杀掉团长董道泉。
  1.西安事变前,东北军联共的内幕险些被泄露
  1936年秋,中共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即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准备在宁夏南部及其附近地区会师。蒋介石急令胡宗南第一军由湖南北返,并令毛秉文第三十七军、王均第三军、张学良东北军等部齐集西(安)兰(州)大道中、西段两侧,阻止三支红军会师,并伺机各个击破。早在张、周初次延安秘密会谈时,张学良就答应协助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可是,此后的几个月,张学良联共抗日的耐心说服,动摇不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顽固决心,东北军六十七军、百零五师(编制相当于军)和骑兵军,只得依令调驻宁夏南部的固原、海原、同心一带,“阻止”红军会师。但东北军一部分将士,如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中共秘密党员)、百零五师师长刘多荃等人,密奉张学良的旨意,尽力避免与红军交战,并暗中保护红军安全通过。1936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代表红一军团,东北军骑兵军第六师(师长白凤翔)参谋长汪容代表骑六师,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可是,一个多月以后,骑六师第十六团团长董道泉,却因保护红军而被张学良下令枪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董道泉其人其事
  这位董道泉,名元彰,字道泉,山东黄县人,他为人胆大心粗,抗日思想浓烈,与刘多荃的族弟刘澜波关系密切。刘澜波是中共党员,时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族兄刘多荃的保护下,秘密地做东北军的工作。骑兵团没有营的编制,因此,骑十六团里只有三个连,一连的包连长已是中共地下党员,但当时地下党员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董道泉不知道自己的团里已有中共党员,为了与红军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他请刘澜波派一名中共党员到十六团来。1936年10月,在上海出版发行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宋任远到达西安,准备去陕北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刘澜波遂派宋到骑十六团去工作。宋从西安乘十六团的大卡车去该团的驻地,车上装着各种军用品,里面也有一部分是给红军代买的电器、药类等用品。当时骑十六团驻扎在海原东面的七营,隔着清水河,与红一军团为邻。白天,两军表面上对峙着,晚上,骑十六团的战士们时常到红军驻地去参加晚会等文体活动。宋任远到七营的当天,就把刘澜波写给董团长的介绍信交给了董,董热情地接待了宋,在向部下介绍宋时,董道泉指着宋说:“这位年青的知识分子,是黄副军长的学生,在咱们这里等待分配工作。”黄显声将军当时是骑兵军副军长,是东北军中主张联共抗日的重要将领。第二天晚上,董道泉对宋说:“红军有人过来了,你去跟他们见见面吧!”宋走到河边,见几个红军战士正往河对岸搬运骑十六团给代买的东西,董道泉对红一军团俱乐部主任潘振武说:“这是我们从西安请来的共产党,到这里来做咱们联络工作。”宋与潘相互做了自我介绍。
  两三天后,红军来人叫宋任远过河去,与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见面。朱告诉宋,已接到并承认宋的中共组织关系,朱向宋讲了过去对骑十六团已经做过的各种工作,让宋看了党的有关文件。当时,红二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已在将台堡与迎接他们的红一方面军的部队会师了,但仍没有摆脱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处境仍然很危险。朱让宋赶快回去,抓紧动员骑十六团保护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
  3.董道泉向共产党通报作战计划与红军的捉放“董”
  宋回到骑十六团,就找董道泉团长做思想工作,为了增强说服力,宋还对董说:“东北军上层已经与红军合作了,你们下层更应当积极配合!”董道泉作为团长,对张学良的联共活动,早已听说过不少,况且他本人已积极主张联共抗日,所以,宋任远没费多少口舌,董道泉就答应了。他豪爽地向宋通报了他所了解的国民党军队围攻红二方面军的部署,并画了一张军事地图,让宋带着这张地图,骑着马,按照该团侦察员所估计的红二方面军的大致方位,奔西南方向去找红二方面军。临别时,董嘱咐宋说:“上级命令我团明天拂晓攻击,你务必快去快回,我们等着你回来再行动!”可是,宋初来此地,对这一地区的道路完全不熟,夜里天黑,红二方面军只是急匆匆地路过此地,老百姓也不清楚该军的驻地在哪里,所以,宋任远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红二方面军的司令部,见到了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人。幸亏任弼时的两个妹妹也在上海出版发行部工作,任弼时对该发行部的情形很熟悉,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查验,才相信宋任远确是自己人。这时,该司令部离骑十六团驻地七营只有70多里路,可宋任远在返回骑十六团途中因过于着急,反倒走错了路。
  当宋回到七营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骑十六团五六百人,都背着枪,骑着马,在驻地周围绕着圈,等着他回来。这时,红二方面军已经过去,骑十六团虽然没有及时得到宋任远的回音,也一枪没放地让红二方面过去了。宋回到骑十六团后,该团为了做样子应付耳目,又假装追击红军,走了两天,被红一军团的一支部队截住了,这支红军以为骑十六团真在追击,就开火了,董道泉知道对方是误会了,遂下令不准还击,结果,骑十六团全团被红军缴了械。董道泉马上说明他与刘澜波的关系和该团的真意,宋任远也很快就找到了朱瑞,才消除了误会。董道泉和他的整团官兵都要求参加红军。但按中共的政策,东北军是友军,红军不能瓦解东北军。为了取信于张学良和广大东北军将士,中共中央决定将被俘的骑十六团人马枪弹全部放回去。为了保护董道泉,让他先走,告诉他,不要说自己被俘过。可是,外围都是国民党的部队,董团长出去不久,就被胡宗南部扣住了。随后,骑十六团也被胡部扣留了。
  4.胡宗南上告蒋介石,张学良丢“卒”保“车”
  原来,在天空中执行侦察和助战的国民党部队的飞机,早已发现骑十六团丝毫没有抵抗就被红军缴了械等等真相。胡宗南一面叫张学良派人来接回该团,一面向蒋介石报告。董道泉被胡部扣留期间,董明知通共即“通匪”,“通匪”即“通敌”,可他还向人家流露了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他在胡部的熟人,故意问他:“你这样做,还敢于回去见张学良吗?”他竟然不加防范地说:“这怕什么?张学良做的事比我做的还大呢!”结果,人家把这些话都上报给蒋介石了。
  于是,蒋介石严令张学良将董道泉拘捕并上交,张学良明知蒋是要通过董道泉的口抓自己的把柄,但张学良最初并不想严厉处罚他。董道泉回到西安后,张学良让人暗示他,赶快到外地去躲起来。可是,过了不多久,董道泉又公然回到了西安。这时,已经是1936年11月中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国策(即剿共还是联共)问题上的内部争论,已经接近白热化了。一天,董道泉去西北“剿匪”总部见张学良,他居然当着“剿总”参谋长(蒋的心腹)晏道刚的面大谈联共主张和情况,还说什么“副司令的心思我都知道”,11月15日张只好下令将其逮捕并处决了。处决前,张学良曾与心腹再三商量,如果仍不处置董道泉,蒋介石必然要怀疑董做的一切都是张学良在背后指使的,况且,人家特务已经盯上董道泉了,也没有办法再让他溜走了。如果把董道泉交上去,他率整团官兵投共,依军法,也得处死。况且,更为严重的是,他这个人,不知深浅,很有可能把东北军秘密联共的内幕给捅出去。这时,张学良虽然仍然幻想说服蒋介石联共抗日,但如蒋拒不回头,张、杨已准备“硬干”,强逼他改变国策。不能因为董道泉一条人命,而贻误国家大事。万般无奈,只好将董枪毙,以稳住蒋介石。就这样,东北军险些泄露机密的漏洞总算堵上了。一个月后,惊天动地的“西安事变”就爆发了。
  

英雄本色: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毕万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