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杨虎城将军-焦易堂致杨虎城的信(一九二三年七月九日)
文史资料研究会
虎城老弟台鉴:
不通讯忽又月余矣,想诸凡顺利,为颂。此次政局忽变,收拾之法,只有革命、护法两途。此间日前开秘密会议,兄即提出此两层对大众宣布,并将两途作法略为解释,大意谓革命则非拥戴中山、合肥难望成功,若欲护法则非请黄陂出作过渡,恐对内外均不甚顺利,讨论终结,多数主张南下护法。刻已一面催促黄陂启程,一面劝议员速离京矣。惟因事实上浙卢奉张暨西南各省向未受过其命令,一时碍难令其一致拥戴,遂另得一调济之法,于总统内阁之外,设一强有力之机关(如辅政、训政、顾问等院),容纳各首领与各实力派,议决一切重要军政事务,将来正式政府即根据此而接收之。此津方各同人目前一致办法,亦法律事实兼顾之办法也。现已公推褚君辅成赴沪与各方协商矣。各方现情兹略述之如左:
一、国会南迁事,现已有百余议员赴沪,百余留津待发,至于领费总数已达四百人。此外尚有来报名愿南下而未领费者,为数亦不少。事实确已实现,惟将来开会地点在沪在杭尚未定耳。
一、皖系方面,迭决与合肥筹商,表面极为消极,实际则甚积极。渠此次任事手腕,即令其部下与反直派合作,先事破坏,俟求建设之际,渠始出面与天下见。窥其隐情,只求去得曹吴,目的即达,似无根本改造之决心。兄到津与合肥谈四五次,方能微测其隐,率意者尚未能得悉其底蕴也。
一、浙卢方面,已派代表到津,欢迎国会南下,并严重声明开会经费确已筹妥,请勿过虑云云。
一、奉张方面,对于中山先生较皖更为亲切,此次大卖气力,不特派代表向各方接洽,并汇款十余万金,交合肥转发,离京各议员旅费每人五百元。
一、政学会方面,此次用意系利用黄陂作傀儡,发展自己势力,故各方拉拢。特派韩玉辰、金永炎赴奉数次,闻其结果不甚佳。李印泉四次谒段不得见,嗣经奉天代表及兄为之疏通,方得接谈,结果亦不佳,至该会议员未能一致,一半留京,一半赴沪。
一、褚辅成原与吴大头一家,此次忽然分离,最惹人之注意。兄已设法调查,内容未清晰,不敢妄断。惟褚要求在沪组政府时请以唐少川为国务总理,褚唐与陈炯明均有关系,此中当必有深意也。
一、黎黄陂现尚驻津,经各方催促,渠意目前不便赴沪,到必要时,渠决前往。
一、吾党对于此次政变作法,已与汪精卫君(昨日到津)既各党人商妥,请中山先生仍保持吾党革命政府原意,现时暂持冷静态度,祗由兄及各同人与彼方各派合作从事破坏,俟有可以收拾之机会,然后请中山先生出面发言以免为彼方所利用也。
上列各节,于此时各方情形已得大概。知弟道远莫知,故特述告。丹峰兄昨日由京来津,三宿而返。吾弟方面各节,兄自当为弟尽力而代表之可也。兄旬日内即南下,如有赐教,请寄丹峰兄转来。闻凤翔李铎已发动与刘雪亚奋斗矣,吾弟有所闻否。天气甚酷热、乞为国珍摄为望。专此布达,即颂
时祺!
易堂顿首
七月九日①
再请觅一固定商号地点,以便永久通讯,并可免检查也。又及
(原信存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
注解:
①焦易堂的这封信未写明年份,从信封上陕西榆林加盖的邮戳,是民国12年7月16日——编者。
回忆杨虎城将军/文史资料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