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杨虎城>杨虎城参考书架>回忆杨虎城将军

  


回忆杨虎城将军-杨虎城告官兵书(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

文史资料研究会

  
  杨虎城于学忠通电抗议扣押张学良挑动新内战员长在陕时,虎城等追随张副司令之后,以文电所举八项抗日救国主张,反复陈情,深蒙虚怀采听,允于返京后分别实行。张副词令暨虎城等深以为非全国一致抗日,决不足以救亡,而备具领导全国抗日之才德威望者,实唯我蒋委员长。何幸我委员长熟审国势,详察舆情,对于张副司令暨虎城所陈,不惟恕其冒渎,且更采其刍荛,此诚蒋委员长人格空前伟大之具体表徵,亦即我国民族复兴之最大关键,凡我国人,均应公认张副司令只知爱国,纯洁无他,苟可救亡,粉身何惜,爰于蒋委虽长面允所请之后,亲送入都,束身待罪。此种前史所无,世界仅有之伟举,自足以表示其心迹之光明。凡有血气,能无感动?虎城等及所属二十余万兵士,无不以张副司令之心为心,但求能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效死抗敌,为国家民族确尽一分对外之力量,则其他一切,均非所计。谓予不信,尽可求事实之证明!忆蒋委员长到京以后,曾令中央军队向东撤出潼关,而离陕以前,更有有我在决不任再起内战之语。我国苦内战久矣,今得负责领袖出此一言,不独张副司令及虎城等亲聆之下,钦幸万分,即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闻之,亦当无不额手称庆。凡我袍泽,尤应仰体领袖之意旨,而为一致对外之要求。乃正当蒋委员长休沐还乡,张副司令留京未返之际,中央军队匪惟未遵令东还,而反大量西进,计有第六、第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七十九、第九十五、第六十、第十四,第一○三、第八十三各师,暨教导总队等集结推进至潼关华阴华县一带,筑垒布阵,积极作挑战之形势,更复时时截断电话始终阻碍通车,以致群情愤激,万众忧疑,是始欲以武力造急性之内战,而以封锁作慢性之迫胁。虎城等之愚诚,不知其具何心意?恃何理由?国危至此,总不应再有箕豆相煎之争。有可以促成举国一致,枪口对外之策,虎城等无不乐于听令。若不问土地主权丧失几何,西北军民之诚意如何,全国舆论之向背如何,而唯以同胞之血汗金钱购得之武器,施于对内自相残杀,则虎城等欲求对内和平而不得,欲求对外抗日而不能,亦唯有起而周旋,至死无悔!张副司令既领罪于都门,虎城等以救亡为职志,而中央煎迫不已,使不免于兵争,则谁肇内乱之端?谁召亡国之祸?举世纵然不评,青史自有直笔也。血泪陈词,非敢悚听,举国上下,幸鉴愚衷,远锡教育,尤所企盼。杨虎城、于学忠、孙蔚如、冯钦哉、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缪澂流、刘多荃同叩歌。
  (原载一九三七年一月六日西安《解放日报》)
  

回忆杨虎城将军/文史资料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