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蒋介石>蒋介石参考书架>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

  


宋庆龄为国共合作募集签名

杨天石

                                        
  国共第一次合作于1927年破裂,其后,两党长期刀兵搏杀,但是,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为团结御侮,国共两党又不得不酝酿第二次合作。其间,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何香凝曾经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存《宋庆龄、何香凝致吴稚晖函》云:
  稚晖先生大鉴:
  庆龄、香凝等于日前接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国民党及国民党员邮件一封,想先生亦已接同样邮件矣。兹送上 庆龄、香凝等所草就函件一通〔封〕,素知先生一向遵守先总理临终遗嘱,想必能赞同而一致签名。现除先生外,已有多人答允签名,不过欲先得尊名领衔耳。
  谨此敬颂大安!
  宋庆龄 何香凝 十月廿日
  封面为:“面呈吴稚晖先生亲启,宋、何缄。”
  此函未署年。1935年8月l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报告称:“任何国家要来侵害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绝不能容忍”,“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国等损害领土主权(条约)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致中国国民党书》,肯定蒋介石在对日政策上的“若干进步”,但是,中共中央表示:“和平早已绝望,牺牲早已到了最后关头,除了发动全国人民和全国武装力量的坚决自卫战争以外,中国领土主权的全部沦亡是无法挽救的。”中共中央并表示:“我们赞助(同)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在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中央还表示:在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党部中,在中央及各省政府中,在广大军队中,在国民党的新旧党员与各级领袖中,已经出现了许多“觉悟与爱国之士”,“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同这些国民党人携手,组成坚固的民族统一战线”。本函所称日前收到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国民党及国民党员邮件”,指此。
  中共中央此函,既寄希望于国民党中央,也寄希望于国民党的广大党员。9月18日,毛泽东委托潘汉年携手书到上海,会见宋庆龄,商量组织统一战线的意见。毛在函中表示,希望宋以国民党中央委员资格出面活动,同时请宋介绍比较接近的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宋米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等人与潘汉年一谈。宋庆龄、何香凝致吴稚晖函的发现,可证毛函深中宋庆龄之意,她的行动既是遵毛之嘱,同时又是和潘汉年商量之后的结果。其办法是,与何香凝合作,起草要求遵守孙中山遗嘱,再次实行国共合作的呼吁书,在国民党中枢人员中征集签名,造成声势,向国民党中央请愿。
  为了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除吴稚晖外,宋庆龄、伺香凝的动员对象还包括张人杰(静江)、李煜瀛(石曾)、孙科等国民党要人。现存《李煜瀛致吴稚晖函》云:
  手示敬悉。静兄来京一节,已与谈及,亦有此意。唯行期尚未确定。
  昨早宋、何两夫人有代表访弟,出示二君来函,弟即复一短函,除签名外,尚拟有所申述。晚间又作一长函, 函稿附上,弟意联合战线之原则不能不赞成,而内容则有须保留者,未知尊意以为何如?二君来函亦抄奉,其签名之件,已签宋、何、孙(哲生)三人,弟曾签于孙之后。二君代表谓先已至先生处,不遇,弟告以现不在沪。此事大约即与先生日前所谈京中之事同一关系也。
  余容续馨。此颂
  道绥!
  弟煜瀛敬启。十月廿一日。
  附件二纸,关于弟之函稿及此事前途,均请赐教为祷,又及。
  日来先生接其函件否,在京中另有所闻否?又及。
  函中所称“静兄”,指张人杰。据李函可知,上引宋庆龄、何香凝函并非通过邮寄,而是由两人派出代表面访,以示郑重。当日,首访吴稚晖,次访李煜瀛。李原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曾与蔡元培、吴稚晖等联名“检举”共产党,堪称坚决的反共分子。但是,十年不到,在民族危机危迫的情况下,李煜瀛也不得不有所转变。不过,他并不愿意完全放弃旧时的立场,这就使他处于某种矛盾地位:一方面认为“联合战线之原则不能不赞成”,但同时又认为“内容则有须保留者”;另一方面在宋庆龄、何香凝所拟呼吁函件上签名,但又另拟长函,提出这一“联合”的条件。
  宋庆龄、何香凝所拟呼吁函件未见。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宋庆龄、何香凝等14人向会议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中云:“总理于民国十三年改组本党,确立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革命阵容为之一新,革命进展一日千里。不幸十六年以后,内争突起。阵容分崩,三大政策,摧毁无
  遗。革命旋归失败,外侮接踵而来。尤其最近五年间,失地几及六省,亡国迫在眉睫。”继云:“近半年来,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人一致之要求。最近两安事变,尤足证实此点。虽与本党向处敌对地位之中国共产党,亦愿拥护统一抗日,我党更应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业。”提案人除宋、何外,另12人为冯玉祥、张人杰、李煜瀛、孙科、鹿钟鳞、石瑛、张知本、石敬亭、李烈钧、朱霁青、梁寒操、经亨颐。
  根据上引宋庆龄、何香凝、李煜瀛致吴稚晖函及上述提案的内容与提案人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提案的初稿就是1935年10月宋、何二人所拟呼吁函件,只不过根据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等新情况稍有修改。
  国民党中有很多人始终不承认孙中山有所谓“三大政策”。14位提案人中,国民党左派是少数,李煜瀛等原国民党右派能在这样一份提案上联署,颇为不易;吴稚晖没有签名,说明他此时仍不愿放弃反共立场。正因为如此,这一份提案并未能为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所接受。相反,会议宣言攻击中共“假共同御侮之口号以相号召”,“实不能以片言之表示,即予置信”,表示要“根绝赤祸”。但是,会议也表示,“今者共产党人于穷蹙边隅之际,倡输诚受命之说,本党以博爱为怀,决不断人自新之路”。会议提出“目前最低限度之办法”四条,以中共取消红军,取消苏维埃政府,停止赤化宣传,停止阶级斗争作为谈判条件,这就又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了通道。宋庆龄、何香凝等人的努力还是发生了作用的。    
  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9月16日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杨天石著.--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