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共方面>周恩来>周恩来参考书架>周恩来在陕西纪事

  


伟业篇-把生的希望让给孩子

敖海波

                                   
  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从重庆飞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当时正在重庆召开的旧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情况。为了赶回重庆出席31日旧政协的闭幕会议,周恩来不辞辛劳,在延安仅停留了两天,便于29日启程飞往重庆,由于空中气象恶劣,飞机只好在西安降落,滞留了一夜。
  30日这一天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极目四望,云丝儿都不见,是一个飞行的好天气。一大早,周恩来便冒着冬日的严寒赶到了机场。停机坪上一架美C一47型运输机被朝晖染上一层淡淡的玫瑰色,机组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这架飞机是马歇尔将军专门为周恩来指派的专机。当周恩来向飞机走来时,美军机长已经在舱门的舷梯旁等候迎接。与周恩来同行的还有陆定一、邓发和工作人员,以及专程去重庆迎接父亲叶挺的小扬眉。由于叶挺是我军著名的战将,在国民党一手制造的“皖南事变”中被扣留关押达5年之久,同志们都非常关心他。这样小扬眉自然就成为大家话题的中心。
  “扬眉,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能出来吗?”邓发问。
  “知道。”小扬眉生得聪俊,特别招人喜爱。“周伯伯说,蒋介石打了败仗输了理,不得不答应恢复爸爸自由,让他出狱。”
  “蒋介石这个人,从来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陆定一幽默地评论,“他要不跟你玩名堂,他就不是蒋介石了。”
  “那他要不放爸爸出来怎么办呀?”扬眉着急了。
  “这次他不想放也得放。”邓发作个手势,“这次我们是用5个大坏蛋跟他换2个大好人换回你爸爸和廖承志叔叔。”
  “邓叔叔你骗人!”扬眉瞪大天真稚气的眼睛,她不情愿爸爸那样的好人,用坏蛋去换取。当时扬眉那双容不得一点污垢的清澈的眼睛留给大家极深的印象,谁能想到呢,这样天真纯洁的孩子,在2个月后竟死在于空难中……
  当时,周恩来给扬眉作了解释,说蒋介石节外生枝,提出要我们党释放他们进攻我抗日根据地而被我们俘虏的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官马法五等人,他们才释放叶挺将军和廖承志。为了尽早迎接叶挺将军出狱,我们只好答应了。小扬眉一想到很快就要同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团聚了,她又是唱又是跳,使整个机舱充满了欢乐和生气。
  说话间,飞机已经发动。从西安飞往重庆的航线是极为特殊的,不是仰角向前升空,而是以大角度一个劲作螺旋式爬高。这是由于秦岭一拔千仞地横在航线上,飞机必须先爬高到一定的高度才好向前飞越它。飞机起飞不久,透过云层就隐隐约约地看到横亘于西北和西南之间的屏障——秦岭山脉了。几分钟以后,飞机进入山区上空。低头望去,千山万壑,雪峰相联,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正当大家在俯视这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飞机突然遇到一股强烈的冷气团,密集的冰雹猛击机身,打得钢板乱响。不一会儿工夫,飞机就被蒙上一层厚厚的晶莹冰甲,在它的重压之下,飞机也像被冻僵了似地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沉甸甸地向下坠落。飞机油门不断加大,马达的震动使得机体像要破裂一般。那时飞机简陋,舱内金属骨架裸露,又没有保温设备,每个人不但要系紧安全带,还不得不用手扳着铁凳维持平衡。飞机的高度越来越低了,一座座山峰在机翼下飞速掠过。
  这时,机组里一位大个子美军从驾驶室来到机舱,脸色很难看,他走到周恩来和陆定一面前叽哩咕噜说英语。周恩来也叽哩咕噜说英语,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只觉得那手势和神情都有些不妙。周恩来站起身,随大个子美军去了驾驶室,在那边还是叽哩咕噜说英语。周恩来会英、法、德、日、俄5种外语,除俄语稍差一些外,另外4种语言当时讲得都很帅,这也是党内许多同志常为共产党感到自豪的地方,他蒋介石差十万八千里了!
  “何副官!”周恩来朝他的副官何谦招呼,“你过来。还有李秘书!” 
  何谦和李全德跌跌撞撞走过去。周恩来以很少使用的严厉声音命令:“机长说现在必须减轻载重,你们把那些可以丢掉的货物和行李都甩出去,注意文件箱和公文包,要保护好,别丢错了!”
  显然,飞机遇上严重的危险了。安全第一,人命要紧,没什么可犹豫的。大个子美军拉开舱门,寒风呼啸着冲进舱内,两耳轰轰响成一片,听不见谁喊什么,反正动作要快,拎着机上的便梯、铁桶、铁箱就往外甩。扔光了美国人的东西再扔我们自己的东西。几箱子延安梨扔出去了,手枪箱子、个人行李也扔出去了,最后把为延安购药的一箱子20万元钞票也扔了!但是,那大个子美军眼睛转着还要找东西扔,再扔就该扔人了!
  说实话,先扔美国人的东西,扔一件就像扔一包袱似地轻松,轮到扔我们自己的东西,扔一件就像割去一块肉,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锥心的痛楚。我们经济上多困难哪,一支香烟几个人轮着一人狠狠吸一口,现在这么多钱和财物大手大脚全扔了……
  尽管这样,由于气温越来越低,机翼机身结满了冰,而且越积越厚,机翼的冰引起气流改变,升力骤减,连飞机的升降和转舵都难以操纵了。大个子美国兵再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又走到周恩来跟前,俯下身子一脸无奈地叽哩咕噜,还不时指点机内这些乘客作手势。周恩来一脸严峻,眉宇间蹙起“山川”,终于点点头。于是,陆定一便立起身来,“外面气候恶劣!”美国大兵说一句,陆定一大声翻译一句,“为了先生们的安全,请作好准备,背用降落伞,必要时就跳伞离机!”
  原来是这么回事!美国大兵开始给大家发伞,边讲边示范:如何背伞,如何跳,如何拉伞,什么是错误的动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刚刚放松一点的神经,随着他讲一项又绷紧一步。谁跳过伞啊,跳出去伞张开张不开呀?
  邓发走到周恩来的副官何谦面前,一字一顿地说:“小鬼,如果跳伞,你一定要好好紧跟周副主席,一定要保护好他的安全!”“首长放心!”何副官用力点点头。
  于是大家纷纷紧张地开始背伞。周恩来从容沉着地背上伞包又帮助别的同志背伞。大个子美国兵站到了舱门那里,等候机长命令,随时准备拉开舱门招呼大家跳。因为这种飞机没有跳伞的自动开伞装置。他没有背伞,机组人员都没背伞,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条令对运客飞机机组人员的规定,是为了替每一名乘客负责任。
  震耳的马达声中,忽然传来一阵隐隐的呜咽声,寻声找去,原来是小扬眉。真是忙中出错,竟忘了这个小人儿,原来她没有拿到伞包,所以急得哭了。周恩来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即从摇摆不定、站立不稳的飞机上几步跨到她的面前,迅速解下自己的伞包,以最敏捷的动作替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说:“小扬眉不要哭,你要像爸爸那样勇敢、坚强,要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声音是那么镇静、坚强,而又充满着慈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周恩来给小扬眉的何止一个普通的伞包啊,他是把生的希望给了扬眉,而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周恩来在危难之时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使机上所有人都深深受到了感动。这时何谦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递给周恩来,当他们互相坚持让给对方背时,大个子美国兵又找出一个伞包,走过去给了何谦,并且伸出大拇指朝机上的中国客人叽哩咕噜一番。
  飞机还在颠簸飘摇。周恩来对驾驶员平静而温和地说:“飞不过秦岭就返回西安,要沉着冷静,一定要克服困难,度过险关。”终于因情况严重,飞机无法越过秦岭,机长不得不下了返航的命令。飞机在西安机场着陆后,机身上晶明透亮一层厚厚的冰甲,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了,整块整块地往下掉。
  到西安后,周恩来要报务员与重庆保持联系,等天气一好马上起飞。午后,重庆来电说雾比较大,能见度很低,但根据平时情况,到傍晚时雾有可能消散。”周恩来因急于赶回重庆出席第二天就要闭幕的旧政协会议,明知天气恶劣,路途艰险,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决定直飞重庆。
  这一次由于有了前次的教训,飞机先爬升到5000米以上,避开结冰的气温层,然后再飞越秦岭,因而比较顺利地通过了。由于高寒凛冽,空气稀薄,过秦岭时大家都严重缺氧,体弱的同志都喘不过气来。周恩来走到机舱和驾驶员商量,把预备给驾驶员使用的氧气给了这些同志使用,而他自己却以惊人的毅力度过了缺氧的难关。当抵达重庆上空时,环视苍穹,正值夕阳西下,彩霞绚丽,但低头望去,整个重庆都笼罩在浓雾之中。飞机盘旋几周,虽然和白市驿机场取得了联系,但就是看不清机场的位置,驾驶员向周恩来请示:“现在机场上空能见度很低,降落有危险,是否转飞成都。”周恩来热情地鼓励他说:“还是争取在重庆降落。我相信你们的技术,一定能战胜困难,安全降落下去!”
  这些美国飞行员看到周恩来这样平等待人,遇到困难这样热情冷静,非常敬佩,增强了信心和勇气。驾驶员猛推操纵杆,飞机吼叫着一头从浓雾中扎了下去,一直俯冲到离地面很低的高度,未找到机场,又迅速把飞机猛拉起来,跃上云层。盘旋一周后,又猛地俯冲下去,还是看不见机场信号灯,又立即飞升起来。这时机场导航台告诉驾驶员说:“刚才我们已听到你们飞机的马达声,你们再飞低一点就可看到机场了。”于是驾驶员又作了第三次俯冲,快接近地面时才朦朦胧胧地看到了跑道,飞机在超低空绕场一周之后,对准跑道飘然着陆了。
  在飞机作三次俯冲的时候,不少同志经不住如此激烈的颠簸俯仰,有的晕机,有的呕吐,有的不能动弹。飞机刚一停稳,周恩来立即站起来,精神抖擞,毫无倦容地走到每个同志面前,极其关心地逐一询问:碰着没有,受伤没有,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并鼓励大家说:“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但和战场上的战士们流血牺牲比起来,我们这点困难和危险,就算不上什么了。”他的话,使每个同志都感到无比的感动和温暖。最后,他走到小扬眉跟前,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亲切而又深情地说:“你要像你爸爸那样,越是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越是不要害怕。干革命,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险,但只要勇敢起来同它斗争,任何困难和危险,都是可以战胜的!”
  当周恩来回到办公处时已是夜里10点多钟。经过这样的颠簸,不少同志早已精疲力尽,精神不佳。而周恩来却没顾得上吃饭,就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研究在第二天的旧政协会议的闭幕会上如何与国民党进一步展开斗争。大家怕周恩来过分劳累,劝他休息一会儿,他笑着对大家说:“等政协会议结束后再休息吧!”
  

周恩来在陕西纪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