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36年的3月27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在石楼县城附近继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关于外交(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指出:国民党破裂为民族反革命派与民族革命派。民族反革命派,以蒋介石为代表,坚持其自大革命失败以来的反动路线。他们可能在民众逼迫下假装抗日,其作用在瓦解抗日阵线。民族革命派中的右翼(其中又分左派和右派),是民族改良主义,不相信有力量抗日,不同意苏维埃与土地革命,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策,赞成联俄联共。民族革命派中的左翼,包括宋庆龄等和中下层军人、中小工商业者、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坚决联俄联共,有坚决进行民族战争的勇气,赞成土地革命,在我们的领导下可以坚决走上抗日。这一派很有势力,是我们同反革命派争夺的中心。中共中央的外交(统一战线)方针是:(一)不但要把民族改良主义与民族反革命派区别开来,而且要把民族改良主义的左派和右派区别开来。要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下,使民族改良主义中的右派同蒋介石进一步分离,使其中的左派同蒋决裂。(二)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坚固的同盟。(三)向蒋介石提出的五个条件[1],是同一切人交涉的基本。(四)中央对李克农的外交训令,今天仍然适用,对张学良的策略是:(1)蒋、张分开;(2)互不侵犯;(3)坚持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对蒋召集的会议原则上反对;(4)不破裂,求得实际利益;(5)提出“取消苏维埃”,则以“取消国民政府”相对;(6)提出“取消暴动”,则以“取消国民党压迫”相对;(7)不反对红军集中河北。(五)苏维埃成为问题时,由人民投票。(六)不管任何派别,都与其进行外交谈判。(七)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让步妥协。(八)对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个击破,对民族革命派采取各个争取。(九)外交谈判随时准备破裂,届时宣布谈判经过与内容,以扩大我们的影响。(十)发表普遍的或个别的请求书。报告最后指出,关于外交(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军事外交集中于军委,政党外交集中于常委,全部由常委指挥。会议一致通过毛泽东的报告。
[1]指一九三六年三月四日中共中央请周继吾向南京当局提出的进行谈判的五条意见。
毛泽东年谱1893_---1949(上 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