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十七路军方面>孔从洲>孔从洲参考书架>西北将军传

  


西北将军传-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生——记孔从洲中将

李历

                 
  案头放着一本《孔从洲回忆录》,尽管它长达30多万字,还是吸引我反复看了两遍,心潮的波浪久久难以平静。虽然孔老将军已于1991年6月7日晚永远离开了人世,但他那传奇的生涯、慈祥的容貌,却像刀刻钢铸一般留在了我的心坎,即使随着时间的风剥雨蚀,也难以磨灭得了。
  (一)
  1906年10月2日,孔从洲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他原名祥瀛,排行老三,身为清末秀才的外祖父,后来把他的名字改为从周,字郁文,是根据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改的。16岁高小毕业后考取长安民主中学,只读了一个月,因家境败落,供不起而失学。1924年6月,他痛恨军阀压迫和黑暗统治,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靠讨饭、打短工赶到安边,投考了忠于孙中山先生的杨虎城部队的教导队。在北伐战争中,参加了驱逐军阀等革命斗争,不畏艰险,英勇作战。他接受著名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等人的教育,在1927年提出入党要求,由于斗争需要,党组织让他暂时留在党外以便开展工作。他一直与党保持着密切联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掩护中共党员干部转移,积极支持革命事业。他一生经历过两种军队,两次授衔中将,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既有过作为爱国将领杨虎城部下四大干将之一的传奇生涯,也有过献身人民军队建设事业的非凡经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坚实光辉的脚印。
  翻开《丙子“双十二”》一书,多次可以看到一个年仅30岁左右的高级军官出现在杨虎城的左右,他就是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的孔从洲。1936年12月,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孔从洲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坚决支持和参加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的伟大爱国正义行动。他直接受杨虎城的领导,在赵寿山将军的精心安排下,负责指挥部队解除国民党政府驻西安的军警宪特7000多人的反动武装。遵照杨虎城将军的指令,孔从洲事前以组织部队演习为名,查清了中央军的宪兵团、公安总队、交警总队、保安团等的势力和在城里的分布情况。12日凌晨4时,他带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发起猛烈攻击,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便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后,他又和红军参谋长左权将军一起巡视、研究了西安的城防情况,虚心听取了左权同志意见,在极端复杂动荡的50多天中,为护卫中共代表团和杨虎城将军的安全,为稳定局势和促使事变成功解决,为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将军在85岁高龄时,笔者曾看望过他。他是当时我军高级将领中,亲身经历西安事变的唯一的健在者。他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参与者的特有身份,向笔者回忆了西安事变前夜,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当时的政局,详细介绍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及部属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的全过程,以及中共代表团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深明大义,正确处理杀蒋还是放蒋的关系,和张、杨两将军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老将军曾挥笔撰写了《西安的风暴》回忆录,为我们全面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发展、结局,以及我党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所作的贡献,给史学界研究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伟大的历史意义,提供了一份带有权威性的珍贵史料。
  老将军还回顾了他早期和共产党人的多次接触。那是1937年,孔从洲旅被北调泾阳后,部队受到蒋介石分化瓦解的威胁,幸遇周恩来等党中央的领导同志,才使他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夏季泾河涨水,前往西安的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过不了河,孔从洲避开国民党特务的盘查,主动把客人安排到旅部居住。周恩来同志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亲切地对他说:虎城先生离开部队出国考察,你们一是要听孙蔚如先生的话,防止有人把部队搞乱了;二是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要学会游击战法;四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几位党中央首长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语重心长的谈吐,使孔从洲铭刻肺腑,教益难忘。
  (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孔从洲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四十六旅少将旅长,率部东波黄河,与日寇浴血奋战,在晋南地区阻敌南下。中条山防御地区,是一个正面宽而纵深短的地区,山前张店、解州、虞乡等要点都已被敌人占领,背后是滔滔黄河,后方交通不畅,形势十分险恶。孔从洲率部坚守中条山近3年,参加了永济战役等大小10余次战斗,击落2001号敌机,俘获日军驾驶员山田青和古木辛,光荣地履行了守土之责,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始终未能实现。全面抗战开始后,孔从洲以八路军为榜样,紧紧依靠党组织对部队实行政治改造,提高官兵的抗战觉悟,坚决抵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两次反共高潮。在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中,他及时通知并转移我党和牺盟会在平陆县的同志。1940年,他任国民党三十八军三十五师师长,率部开赴河南坚守黄河河防,在荥(阳)广(武)战役和中原会战中立下战功。1944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部队危难之际,他请求中共中央派人来帮助,自觉接受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忠实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孔从洲于1945年8月17日率领全师由卢氏、杜关镇一带出发,星夜兼程东进,进入中原战略要地郑州,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师长兼郑(州)、洛(阳)警备司令。他组织部队收缴了日军一个旅团的枪械,日军一中队长驾驶坦克在街上压死了一位老大娘,警备区扣留了肇事者,依法判其一年徒刑,并按照中国的风俗负责丧事的一切费用,从优抚恤,肇事者穿戴孝服、孝帽,为大娘送葬。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维护了社会治安。
  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情况下,孔从洲积极参加了反分化、反吞并的斗争,蒋介石虽然对他采取了又打又拉的手段,但都被他以软磨硬顶的办法抗了过去。1943年9月,亲蒋反共的张耀明调任三十八军军长,架空了杨虎城麾下的赵寿山、孙蔚如两员大将。在蒋介石阴谋用军事手段解决三十八军的危急关头,孔从洲遵照党中央指示,于1946年6月15日,在河南巩县率部队起义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孔从洲起义后,家属遭到敌人残酷迫害,几次抄家,多亏了乡亲们和他老部下的掩护,冒着生命危险隐藏了他的父母。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党组织及时派人把他的大儿子接到解放区,后来又派人到农村把他的夫人钱俭和二儿子、小女儿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孔从洲率部起义不久,华北局将他的入党申请讨论通过后,报毛泽东同志批准,从此,他实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宿愿。生前他认真地回忆了我党怎样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向部队宣传中共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我们今天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借鉴和经验。毛泽东同志和中央组织部、总政治部对这个部队和党在这个部队的统战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曾说:“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三十八军及其前身十七路军以其不断进步的表现和巨大牺牲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形象。”
  (三)
  1946年9月,党中央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组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孔从洲担任军长。他在党的领导下,对部队加强教育改造,为迅速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年8月,在刘邓首长领导下,他率部南渡黄河,参加豫西、陕南战役,开辟豫陕鄂解放区,后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向西南进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从洲从投笔从戎开始,就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整个军旅生涯是从炮兵开始,以炮兵终结。那是孔从洲从安边教导队毕业不久,他凭着小时候跟着二哥赶马车的经验,驾驭两匹战马从豫西给部队拉来一门光绪年间造的山炮,后来炮队在战火中又缴获了12门野炮,从此杨虎城部组建了炮兵分队。孔从洲虚心向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炮科的刘光甫营长学习技术、战术理论,由炮兵排长到连长、营长、团长,达10年之久。1926年,在二虎(李虎臣、杨虎城)守西安的8个月里,他带领炮兵连,弹无虚发,多次在危急时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受到了杨虎城将军的表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孔从洲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在西南军区工作期间,为组建炮兵部队,组织部队训练、剿匪、入朝参战和参加修筑成渝铁路,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院校、研究院工作期间以及主管炮兵科研装备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科技方针,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周密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为开创炮兵科研工作新局面,为炮兵部队出人才出成果,呕心沥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是我军炮兵教育工作和科技装备工作的杰出领导者。
  孔从洲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四)
  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家,孔从洲与毛泽东同志及家庭有过较多的接触。老将军生前回忆了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的情景,曾在回忆文章中叙述了毛泽东同志用革命的家风教育子女和亲友的生动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伟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和高贵品德。同时,他也揭露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
  尽管孔老将军一生多次见到毛主席,但最使他难以忘怀的是两次长谈。一次是1962年2月5日在中南海聆听毛主席关于炮兵工作的指示;一次是为儿子结婚。他第一次会见毛泽东同志是1959年8月29日。这天他到中南海作客,给他的次子孔令华和毛泽东长女李敏完婚。孔令华和李敏是北京八一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令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当李敏把她和孔令华要结为伴侣的决定告诉她父亲时,毛泽东同志深表赞成,孔从洲一家也很高兴。结婚那天请来的客人有蔡畅、邓颖超和主席的表兄王季范及他孙女王海蓉、孙子王其华,还有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人虽不多,气氛却十分轻松愉快。主席兴致特好,喝了喜酒之后同参加婚礼的人员一起合影。人们陆续离去,主席又留下王季范和孔从洲,在他的书房里进行了长谈。他们从孔从洲追随杨虎城扯到他加入共产党不断探索真理的经历。 
  说起令华和李敏的婚事,老将军对社会上的一些不符合事实的闲话非常气愤。他说:“有的文章讲令华和李敏订婚、结婚我不同意,还编出了一些情节来,简直是胡扯!”老将军喘了口气接着说:“令华和李敏结婚后同主席一道住在丰泽园内,主席对他俩倾注着慈爱。他俩结婚时江青不在北京,回来后对他俩一直非常冷淡,常寻衅滋事,致使他俩不得不带着他们的儿子离开了中南海。”
  十年动乱中,孔从洲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遭到错误的批判审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坚信党和人民。1975年6月,他不顾“四人帮”的干扰,向毛泽东同志写信建议我军组建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统一领导我军的电子对抗工作,受到毛主席和叶剑英同志的高度重视。孔从洲刚强正直,品德高尚,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平反冤假错案,保护干部群众和知识分子,冲破各种阻力,多次给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写信反映情况。特别是为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的指战员平反昭雪起了重要作用,倍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热诚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晚年他不顾体衰多病,努力撰写回忆录,留下了宝贵的史料。海湾战争期间,他病情沉重,仍给军委领导同志写信提出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关心军队建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1年6月22日,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同志,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孔从洲同志遗体举行了告别仪式。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彭真、聂荣臻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防部、解放军三总部、军委纪委、国防科工委、沈阳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和河南省以及孔从洲同志原籍的省、市领导机关送了花圈。乔石、秦基伟、刘华清、杨白冰、刘澜涛、李德生、余秋里、邹家华、洪学智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悼词说:孔从洲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组织,以身作则,顾全大局。他热爱人民炮兵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他团结同志,宽厚待人,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爱护部属,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他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光明磊落,始终保持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总参炮兵组稿 李历撰写)
  

西北将军传/李敏杰主编.—香港:轩辕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