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七十 光荣的一生
王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毛主席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安排赵寿山离开部队转到地方政府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1949年12月至1952年11月,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12月至1959年12月,任陕西省省长。1959年12月,调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1954年、1959年和1964年,先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和1964年两次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赵寿山满腔热情地参加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殚精竭虑,克服困难,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法制建设和统战工作,为人民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习仲勋同志所说的:“他在担任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和青海、陕西两省省长,以及人大常委委员等职务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的光辉业绩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里。”
赵寿山毕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不断学习,不断前进。这是他最为显著最为宝贵的革命精神。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葆革命青春。到了晚年,他仍然勤奋读书,孜孜不倦,谦虚谨慎,积极进取。工作虽忙,总是挤出时间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联系实际,指导工作,改造思想,增强党性。他在担任陕西省省长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积极要求到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并经过毛泽东批准,作为一个“特别”学员,在中央党校完成了学业,受到学校和同志们的热情赞扬。他的体会是:“任何部门的工作人员,其政治水平和马列主义的认识愈高,工作本身就会愈好愈有成绩,工作效率就会愈显著;否则,他的工作就会做不好,甚至一事无成。”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这样说:“一本《共产党宣言》使我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不仅是我思想转变的钥匙,也是我行动的指南。我学习了几十年,现在还要经常学。”
赵寿山同志忠贞革命,爱憎分明,主持正义,刚直不阿。 1962年,习仲勋被诬陷支持“利用小说反党”而受到迫害后,赵寿山深为不平,很不理解。他曾先后六次向党中央提出要求晋见毛泽东直抒己见。但都因康生阻挠而未能实现。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后,他感到十分难过,很不理解。他曾冒着政治风险,骑车去北京西郊挂甲屯看望彭总,聚谈一个多小时。临别时,两位老人恋恋不舍,老泪横流。他向彭总深深鞠了一躬,说:“彭总,请多多保重啊!”事后一位老同志老朋友批评他:“你也不看这是什么时候,还去看彭总。”他激动地说:“周总理了解我,毛主席也了解我,我对党是忠诚的,要不把我和彭总关到一起去。”后来,经过周总理亲自谈话做工作后,他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下来。
赵寿山身居高位,清政廉洁,不贪钱财,不图享受。作风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平时穿的都是妻子亲手做的中式便装和圆口布鞋。爱吃的是钱钱儿稀饭、馍馍和油泼辣子*(左片,右上大,右下面)*(左上大,左下面,右片)面。他还经常用毛主席艰苦奋斗的教导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教育儿女们,要求他们在政治上要向比自己强的同志学习,在生活上要向不如自己的同志看齐。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他党性强,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他爱护干部,关心群众,尊敬老人,疼爱晚辈,与人为善,慈祥可亲。他知识渊博,文武兼备,爱好广泛。喜读诗词,酷爱书法,喜欢弈棋,爱唱秦腔。是一位非常开朗、豁达、高尚的人,在部队指战员中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1965年3月,赵寿山不幸患了食道癌,住进了北京医院。在人大常委会党组织的关怀下,医院为赵寿山进行了一系列治疗,采取了当时所能采取的各种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且病情日趋加重。许多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医院探望慰问,希望他早日康复。
当时,王震将军也在北京医院住院。他把赵寿山敬为自己在一野时的老领导,常去看望,并送去许多高蛋白食品让他食用。后来,陈毅副总理也住进了北京医院,闻知赵寿山病重也十分关心。他对赵寿山的女儿赵铭锦安慰道:“你爸爸一生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今天得了重病,党组织和同志们非常关心,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治病的,请转告你母亲不要着急。”
赵寿山在他人生旅程最后的岁月中,常常陷入如烟往事的回忆之中,特别怀念对他的人生道路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亲人、朋友和领导。
他回想起苦难的家庭和私塾恩师。“室如悬罄失生计,慈父忧愤生命捐。当时不解阶级意,锥心泣血涕泗涟。”①“恩师巨眼识孺子,诲我谆谆不索酬。始知人生互助义,终身铭感魏康侯。”②
他回想起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深深怀念杨虎城、张学良两位将军。“如昨往事双十二,缅怀张杨各人天;国仇已报友仇在,生死恩义尚宛然;伏枥不觉白头老,每抚旧剑夜不眠。”③
他回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北抗日寇、南斗重庆,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那段艰苦卓绝、尖锐复杂的峥嵘岁月,特别想念三十八军的战友和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血战华北难如愿,脱胎换骨在茅津。马列武装原无敌,始知英雄集体成④。
他回想起1938年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对他的谆谆教诲, 1942年批准他入党,1947年在杨家沟彻夜听他汇报的情景。他回想起周恩来在西安事变时亲临寒舍竟夜长谈,在抗战时期的保定鼓励、太原指路、中条山指示和重庆教诲,浑身激荡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回想起在第一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那段非常亢奋、愉快而终生难忘的岁月时,他特别怀念忠诚坦率而又身处逆境的老领导彭德怀和习仲勋。在癌细胞扩散、病情恶化之时,他还忍着剧痛,紧咬牙关,流着汗珠,用微弱的力气呼喊着:“彭总!彭总!我想念您呀!”在离开人世的前一天夜里,他忽然从昏迷中醒来,老泪纵横,望着亲人,吃力地呼喊着:“仲勋!仲勋!我见不到您了!”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忠勇形象人间留,儒将风范孺子牛。
为国为民经百战,壮志夙愿今已酬。⑤
赵寿山在走完了艰难而光荣的人生旅程之后,于1965年 6月20日,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2岁。
赵寿山同志逝世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丧事十分重视。逝世当天,即成立了有贺龙、徐向前、叶剑英、彭真等40位同志参加的治丧委员会。21日下午,全国人大及有关方面领导人刘宁一、陈叔通、杨明轩、蔡廷锴、傅作义、王震等同志前往北京医院,向赵寿山同志的遗体告别。周恩来总理几次直接过问丧事,并亲自审定了赵寿山同志的悼词。
6月23日上午,首都各界代表600多人,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为赵寿山同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会场上,陈放着中共中央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送的花圈。公祭大会开始,由刘宁一同志致悼词。由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向赵寿山同志的遗像献上花圈,对赵寿山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和哀悼。
1985年,在赵寿山同志逝世20周年的时候,习仲勋在《深切怀念赵寿山同志》一文中,对赵寿山的一生作了崇高而公正的评价。他说:
“赵寿山将军是杨虎城的部下,是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他在西安事变中,为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起了积极作用。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北上,与士兵同甘共苦,浴血奋战,英勇杀敌。”
“他所属的三十八军,经过教育、改造,由一支国民党的部队转变成为一文革命的部队,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扬。他自己也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赵寿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爱国爱家爱人民,胸怀大志,忠贞不渝;他识时务,顾大局,正直坦诚,爱憎分明;他讲团结,守纪律,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他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今天我们纪念赵寿山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为国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积极投身于四化建设中去,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①②赵寿山:《自叙》诗。
③赵寿山:《双十二廿五年感怀战友》(1961)。
④赵寿山:《自叙》诗。
⑤王云:《忆赵寿山将军》,《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18页。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