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杨明轩>杨明轩参考书架>杨明轩

  


杨明轩-杨明轩与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

李 平

                                   
  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简称“教盟”),是西安事变后陕西国民党统治区进步的教育工作者成立的一个半公开的群众团体。她在团结教育界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西安事变爆发后,进步人士李寿亭接任了省教育厅的厅长。为了使陕西的教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杨明轩提出在教育界成立一个团体,将进步的教育工作者组织起来,作为实施国难教育的中坚力量。这个意见取得李寿亭的赞同,得到杨虎城、车向忱、杜斌丞(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和谢华等人的支持,杨明轩即联系在西安的一些进步文化教育界人士进行筹备,于一九三七年一月的一天晚上,举行了教盟的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四十人左右,会议由杨明轩主持,通过了教盟的章程(共九章五十六条)和组织大纲,确定教盟的宗旨是“团结西北抗日救国教育工作人员,实施国难教育,完成中华民族之自由独立。”①会议还对教盟的组织方式、盟员条件、入盟手续、纪律、盟费等都作了规定。会议选举杨明轩、李寿亭、车向忱、冯一航、武伯纶、何寓础、张耀斗等十余人为教盟第一届执行委员,杨明轩为主席,李寿亭为副主席。
  为了配备实施国难教育的领导力量,杨明轩多次主持召开教盟执委会,研究各校特别是省立中等学校的校长人选问题。经研究后由李寿亭委任冯一航为省立三原中学校长,王芸竹为省立三原女中校长,林日轩(东北籍)为西安一中校长,江隆基为西安二中校长,石雨琴为西安师范校长。
  为了提高青年学生对抗日救国的认识和指导他们在一九三六年的寒假中进行抗日救国工作,杨明轩召集教盟执委及有关盟员研究,指派杨可均等人草拟了《国难期间青年学生之任务》,并附《寒假工作提纲》,由省教育厅铅印成册(封面为一完整的中国地图,东北各省被一只血手抓住),分发全省,起了很好的作用。杨明轩又请车向忱、何寓础、余达夫、刘尚达四人负责,并约集有关盟员多次讨论,编拟了《国难教育方案及实施办法》。这个文件分为“方案”和“实施办法”两部分。“方案”部分中提出,从事国难教育者应该认识到:“目前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之的最后关头”、“只有团结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发动对日武力抗战”等。“实施办法”部分又分为“中学之部”、“师范之部”、“小学之部”和“大众教育(社会教育)”,比较具体地说明了各类学校在国难期间的教育目标、实施原则、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等。这个文件编成后,由教盟秘密铅印寄赠陕西公、私立各学校、各县教育局、各图书馆、民教馆、教育界知名人士、各盟员以及西北各省教育机关和一些大、中学校,对各地各校实施国难教育和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起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迅速在全省实施国难教育,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训练初等教育人员,教盟接办并改组了陕西省小学教师训练所。杨明轩任所长,请杜松寿、李瘦枝、武伯纶等教盟盟员授课。同时,又由李寿亭以省教育厅名义,在三原设立陕西省教育厅三原初等教育人员训练班,盟员冯一航任班主任,赵曼青、何寓础等人授课。这两个单位利用一九三六年寒假,训练小学教师,其中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学习热情很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大都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分子。
  杨明轩在主持教盟工作期间,还积极支持李敷仁办《老百姓》报。在一次教盟执委会上,杨明轩特意请李敷仁汇报了《老百姓》报的创刊经过和目前的状况。会上确定把《老百姓》报收归教盟办,李敷仁为总编辑,何寓础为发行人,负责教盟总务的张耀斗筹措经费。支持报纸办了两年多。一九三七年二月,顾祝同率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进驻西安。前一时期销声匿迹的顽固势力死灰复燃,教盟在公开活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困难,但组织还是秘密地有较大发展。一年以后,不仅在西安的省教育厅、省立西安师范、西安一中、二中、女师、小学教师训练所、民众教育馆、私立乐育中学、竞存中学、省立三原中学、三原女中、私立尧山中学、尧中附小等处先后有了教盟的组织或盟员,而且在省立凤翔师范、华县咸林中学、渭南县教育局、富平县一高、蒲城县教育局以及临潼、韩城、南郑等处,也都先后有了组织或盟员。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教盟在西安大湘子庙街竞存中学召开了代表大会,出席代表近三十名,代表盟员一百五十余人。杨明轩主持会议,研究了当前陕西教育界的情况,确定了教盟的态度和主张,讨论了健全和发展教盟组织等问题。会议选举杨明轩、李寿亭、车向忱、张寒晖、武伯纶、何寓础、郑竹逸、余达夫、李瑞阳、张耀斗等人为二届执委,杨明轩继续当选为主席。
  一九三九年以后,杨明轩等教盟负责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宽到整个社会,教盟的活动逐渐减少。一九四二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开始在西安进行联络,即和杨明轩有所接触。此后,杨明轩与杜斌丞等人一起创建民盟西北的组织,教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九四六年二月,民盟西北总支部正式成立,杨明轩任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教盟的其他负责人和骨干如何寓础、赵曼青、武伯纶、张光远、李瘦枝、刘尚达等都成为民盟的骨干。新中国建立后,这些人也都是陕西文化教育界的负责干部或骨干力量。
  注释:①见《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组织大纲》。
  

杨明轩/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史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