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孙蔚如>孙蔚如参考书架>陕西一百个著名人物

  


陕西一百个著名人物-“中条山的铁柱子”——爱国名将孙蔚如

靳英辉

                                                                 
  孙蔚如(1896—1979),原名孙树棠,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灞桥镇豁口村。自幼随父辈读书,文史功底颇深。十六岁进省城上学时,亲见清朝统治者“旗人”的腐化和蛮横,无理殴打汉人,非常激愤,因此萌发了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又图谋复辟封建帝制,于是他以憎恨清王朝之情憎恨袁世凯。这时,他披览新书,读了孙中山的著作,接受了三民主义,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遂有投笔从戎之心,于1918年参加于右任为首的陕西靖国军,从此投入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武装斗争。    
  他自参加靖国军后,任过连长、营长,作战非常英勇顽强,经历大小战役、战斗上百次,两臂负重伤。靖国军失败后,他随杨虎城转进陕北,坚持靖国军旗帜,与孙中山保持联系,继续民主革命。在此艰难时期,他同杨虎城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亲密战友。1924年冬,杨虎城率国民军进军关中,同北洋军阀作战,孙任参谋长。1926年,这支部队为了策应南方的北伐战争,曾坚守西安孤城八个月,拖住了北洋军阀十万兵力。 
  孙蔚如为人豁达敦厚,肝胆照人,善于团结各方面人才,因此早在二十年代就同共产党人史可轩、魏野畴等时相过从,并阅读了《共产主义与中国》等书籍,从此树立了与中共合作和保护共产党人的信念。1928年,魏野畴领导皖北暴动失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孙蔚如在安徽砀山防地举行的大会上,公开痛斥蒋介石残害革命志士的反动政策。1933年,蒋介石调孙蔚如任军长的三十八军到汉中同红四方面军作战。孙蔚如同杨虎城商定,与红军停战合作。1936年8月,他又委托孙作宾到陕北保安(今志丹)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表示愿同红军联合抗日。西安事变期间,作为杨虎城将军的忠实助手,以西北军代表身份,参加周恩来领导的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联合办公机构。后来,他担任陕西省主席,仍兼三十八军军长,同周恩来、叶剑英密切配合,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尽心竭力地做了大量工作,坚定了同中共长期合作,休戚相关的决心。
  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长期坚持中条山抗战,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6月,日寇以步兵、炮兵、空军分九路进犯孙部防地,形势严峻。孙蔚如主动将部队后撤,然后指挥部队经过十昼夜激战,歼敌数千,打破了敌军扫荡中条山的企图。1940年8月,他为策应八路军“百团大战”,派部队在同蒲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分散游击,破坏铁路、公路,使敌交通干线不能正常运行。孙部防守中条山两年多,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先后十一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大量杀伤了敌人。敌人称中条山为其华北战场上的“盲肠’;人民则把孙蔚如将军和第四集团军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孙蔚如在中条山曾作《满江红》词一首,他在词中写道:“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表达了全军将士决心在中条山抗战到底,消灭日寇的豪情。
  中条山战役之后,孙部调防河南,守备黄河以南百余里防线。在1941年10月,孙蔚如指挥这支部队进行了“荥(阳)、广(武)、汜(水)战役,迫使日寇退出郑州,困守邙山桥头堡,一度收复了郑州。1944年4月,豫西战役爆发,日寇从郑州向西进犯,十几万国民党嫡系部队望风而逃,战场极为混乱,日军直逼潼关。这时,独有孙蔚如指挥部队在登封、汜水与日寇两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旅团展开激烈战斗,其中一个营固守虎牢关七昼夜,打退日寇两个联队的多次进攻,从而遏止了日寇的攻势。1945年6月,孙蔚如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时,他任武汉战区受降司令,负责解除日军武装二十一万人,接收工厂、仓库等三百余所,编遣伪军叶蓬部九万余人。
  孙蔚如从反对北洋军阀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但早在西安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就一直处心积虑要消灭杨虎城和孙蔚如指挥的这支爱国抗日武装。孙蔚如始终同蒋介石保持“形合神离”的关系,与蒋介石的阴谋作斗争。
  1913年春,蒋介石电召他返渝(重庆)汇报工作时,曾企图挑拨他同八路军的关系,他主动而巧妙地予以批驳。当时,蒋介石抗日消极,在听了孙的抗日作战汇报后,加以赞许,接着便忧心忡仲地说:“明年是个甲申之年。甲申年历来是兵戈之年,看来是我们难度的一年吧!”蒋说了这几句之后,孙即进言道:“甲申年虽是个兵戈之年,但清兵甲申午入关,乃是凭借了吴三桂的力量。我们今天只要不再出吴三桂那样的人物,甲申之年也容易度过。”这使蒋难以启齿,孙见蒋一时不想说话,又继续说:“甲申年之后是乙酉年。当年黄帝令大挠造甲子,到乙酉年就擒了蚩尤,统一了华夏;看来乙酉年还是平安之年,能化凶为吉,因为‘日’到‘酉’必落,所以乙酉年(1945年)必能取得抗战胜利。”蒋介石听了孙蔚如这番有根有据的宏论,一切反共的语言都无从出口了。
  1943年底,蒋介石派其嫡系将领张耀明任三十八军军长,1944年豫西战役尚未结束,张耀明企图杀害中共三十八军地下工委前方负责人梁励生。孙蔚如得知这一紧急情况时,当即表示:“如果张耀明敢任意枪毙梁励生营长,我就枪毙他这个军长。”他的坚决态度,迫使张耀明未敢动手。
  抗战胜利后,孙蔚如看到蒋介石极力准备全面内战,自己又无实权,连电辞职,但均未获准。1948年秋,蒋介石加紧逃台准备,威逼孙蔚如逃往台湾,他决心投入人民革命阵营,乃携家属避居杭州。1949年春,解放军渡江前夕,他又接蒋介石要他逃台的命令,并已安排好飞机。这时,他派人大模大样地去台湾购买房所,挂出名号,着人看管,自己则以经沪赴台为名,至沪潜居。然后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在党组织的掩护下,终于迎接了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他长期担任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孙蔚如一生,博览史书,有“儒将”之誉。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他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坚持革命有始有终,坚持同中共真诚合作有始有终,接受中共领导有始有终,不愧为一位卓越的爱国主义者!
  

陕西一百个著名人物/郭琦,张石秋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