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丞-在杜斌丞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叶笃义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今天是革命先烈杜斌丞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杜斌丞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为反帝、反封建、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为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和解放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他对民主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业绩,对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并向他的亲属致以衷心的问候。
杜斌丞同志原名丕功,陕西省米脂县人,生于1888年5月10日,早年就读于绥德中学堂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高师毕业后,回到文化落后、风气闭塞的陕北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任榆林中学校长达10年之久。为了开创新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他从北京聘请一些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人士来校执教,讲授和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和马列主义思想。在他领导下,学校倡导学生自由思想、自由辩论,学术空气日益活跃,全校生气勃勃,成为当时陕北最早传播革命思想的学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为西北地区的革命与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从北京聘请的教师魏野畴、李子洲,后来成为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霍世杰等一批同志,都是从榆林中学肄业或毕业出来的。柳亚子先生曾以“桃李春风愿未违”的诗句来歌颂和纪念杜斌丞同志,确是十分贴切的。
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接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此,中国革命进入高潮。在大革命的影响下,杜斌丞同志几次出外考察。1927年2月,他作为陕北各界人士的代表前赴西安,参加西安解围庆祝活动。在西安期间,他还参加陕西各界人士追悼李大钊大会;出席了冯玉祥的军事扩大会议,积极支持冯玉祥出兵潼关,会师郑州,策应北伐。他经常和中共陕甘组织的负责人魏野畴、李子洲、史可轩等以及共产党员黄平万、杨明轩、刘志丹、刘含初等在一起晤谈;还多次会见冯玉祥部总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刘伯坚和冯玉祥的苏联军事顾问乌斯曼诺夫、赛福林等人。这使他眼界大为开阔,政治思想起了深刻变化。接着,他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考察,目睹了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群众的血腥镇压,更促进了他的革命思想的发展。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教导青年学生:“你们要站在长线上(指共产党),不要站在短线上(指国民党);要站在前线上,不要站在后线上”。并以此作为他信守终身至死不移的誓言。
杜斌丞同志与杨虎城将军早于1922年就在榆林结识。1930年秋,杨虎城将军率部入关主陕,电约参议陕政,他欣然允诺。从此,成为杨虎城将军的重要决策人物之一。首先,他建议说:“一个杨虎城、一支十七路军,斗不过蒋介石,迟早要被吃掉;只有西北大联合,进而促进南北大联合,才能对付蒋介石”。由此产生了杜斌丞、杨虎城、邓宝珊三人谋取甘肃、宁夏、新疆,联络青海的意图,即后来广为传说的“大西北主义”。杜斌丞当时的主张是:“回汉一家、陕甘一体,打通新疆、联合苏联,南北团结,反蒋救国”。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杜斌丞于1931年7月以潼关行营高级参议身份赴甘肃,联络和争取甘肃地方各股武装力量同杨虎城建立联系。杨虎城派所部十七师师长孙蔚如进军甘肃,杜斌丞以高级参议身份随军入甘,赶走了军阀吴佩孚和雷中田。孙蔚如出任甘肃宣慰使,杜任秘书长,襄理省政。
1933年,蒋介石下令杨虎城驻甘部队与陕南胡宗南部互换防地,全部调往“剿共”前线,妄图使十七路军与红军互相拼杀,两败俱伤。这时,杜斌丞明确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的主张,得到杨虎城、孙蔚如的赞同,并和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系,达成双方互不侵犯协议,从而使红四方面军得以集中兵力对四川之敌,并由陕南得到一些急需物资和药品的补充,因而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为了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共同抗日,毛主席派汪锋同志为代表,持他分别写给杨虎城、杜斌丞、邓宝珊三人的亲笔信到西安。周恩来同志嘱咐汪到西安先找杜斌丞先生。汪到西安后曾多次同杜会晤、恳谈。杜对党的信任和主张深表感动和赞助,杨虎城委托杜斌丞负责和中共西北特别支部的徐彬如、谢华等同志联系。杜积极掩护和支持他们的活动,还介绍许多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参加了由地下党领导的“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杜斌丞和东北的革命人士、东北军的爱国将领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他认为,西北军和东北军“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坚决主张“西北人民要支持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对张、杨之间和西北军与东北军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杜斌丞接任改组后的陕西省政府秘书长,联系各方人士,积极推行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他还代表杨虎城参加了周恩来同志领导的由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三方面组成的“联合办公厅”的工作。他多次与周恩来单独晤谈,很快接受了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认定“共产党站得高,看得远”,喊出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响亮口号,在许多地方人士中起了积极作用。
1937、1938年间,孙蔚如任陕西省主席,杜斌丞任秘书长。他和当时中共代表林伯渠同志建立了深厚情谊,并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历任负责人以及中共陕西省委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他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从危难中解救侯外庐等同志,使之免遭国民党特务毒手。在这之前,他曾对敌人逮捕的刘志丹、刘澜涛、张德生等同志和处于困境的谢子长、马文瑞等同志给以积极的营救、掩护和资助。他对平津失守后流亡到陕西的大批学生和知识界知名人士十分关切,用省政府名义收容接待,给予充分路费,分别送他们回家或去延安,或赴敌后。1938年秋,蒋介石派亲信蒋鼎文取代孙蔚如任陕西省主席,随即解除杜斌丞的秘书长职务,给他省政府委员。蒋介石对他极力拉拢,要胡宗南登门拜访,许以军事委员会参议之职,遭到断然拒绝。省党部两次送去国民党员入党登记表,被他两次撕毁。因此,蒋、胡对之嫉恨更深。
1940年7月16日深夜,国民党特务闯入杜斌丞家中,以搜捕共产党为名,抓走了家里的佣人和客人,他愤而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从此以后,他专心致志于抗日民主运动,南北奔走,为促进西北与西南民主运动的结合,发展大后方的民主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941年,杜斌丞同志到桂林与李济深、朱蕴山、李任仁等人商议南北团结、坚持抗战,推动民主运动的方案。后到重庆,加入当时秘密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3年,他由重庆到昆明。当时昆明已建立民盟组织。他与华岗、周新民同志密切联系,与张奚若深交,并参加了当地的民主活动,广泛接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的一些著名人士,结识了李公朴、闻一多等同志。这年秋天,他到成都与民盟主席张澜会晤。1944年,他受民盟总部委派与杨明轩、王菊人、郭则沉等同志负责筹建并主持民盟西北总支部工作,提出亲苏、友共,努力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根据周恩来同志的建议,杜斌丞、杨明轩促使《秦风日报》和《工商日报》出联合版,成为民盟西北总支部的机关报。他在民盟内部讲:“西北民盟惟一有利条件是与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接近,可以得到友党的有力帮助。民盟必须依靠中共的领导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杜斌丞同志被增选为民盟一届中央委员。次年1月,旧政协会议在重庆举行,杜以民盟代表团政治顾问的身份参加工作。会后,许多人希望他留下来,共同从事民主运动,也担心回西北会出危险,但他表示西北需要人,再危险也要回去。他还特别向中共领导同志表示:“国家到这个关头,我怎么能坐到后方不动?西安是延安的大门,我不去进行抵抗,就太便宜了敌人。我想了很久,我熟悉那里,我应该回去!”1946年2月间,杜斌丞同志从重庆回到了西安,立即在《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上发表公开谈话,宣布他决心为中国早日实现民主政治斗争到底,揭露国民党当局对结束一党专政,实施民主宪政是不甘心的;指出今日世界和中国,民主潮流澎湃汹涌,沛然莫之能御;只要大家促进民主宪政之实现,谁也阻止不住。
杜斌丞的公开谈话在各阶层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也戳痛了蒋、胡反动派。因此,他的寓所周围布满了特务,跟踪、盯梢寸步不放。中共领导人和许多朋友要他去陕北或赴香港,民盟总部也电邀他到南京去。但他认定他的去留应取决于工作。他说:“蒋介石在关中屯集重兵,关中人民所受扰害达于极点。为了个人安全把已进行的解放工作半途而废,对不起关中父老,也对不起共患难的同志。”他镇定地告诉亲友说:“革命不能让恐怖吓倒,斗争就难免有牺牲!”
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先后遇害,杜斌丞怒斥敌人:“李公朴、闻一多代表的是真理,强权决不能毁灭真理,我们只怕没有人来发扬真理,并不怕蒋介石毁灭真理。”
1947年3月20日,胡宗南侵占延安的第二天,就采取极其卑鄙的栽脏诬陷手段,逮捕了杜斌丞同志。在敌人牢狱中和法庭上,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斥特务的鬼蜮伎俩,指斥内战之爆发,应由国民党反动派完全负责。杜斌丞身陷囹圄,不忘革命。他通过被感化过来的看守人员,与民盟组织取得联系,继续指导民盟工作。他写信鼓励革命同志,不要被敌人的反动气焰吓倒,要坚持斗争直到胜利。
1947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蒋介石图穷匕见。10月7日,杜斌丞同志在西安玉祥门外慷慨就义,终年60岁。噩耗传出,在全国广大进步人士中激起极大义愤。中共发言人严正揭露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民盟主席张澜发表谈话,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将案情诉诸全国和全世界。毛主席亲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的挽词。董必武、彭德怀、贺龙、吴玉章、谢觉哉、习仲勋、沈钧儒、柳亚子、高崇民等许多党内外领导同志和著名人士写了悼念文字,赞扬他力争民主的丰功伟绩和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杜斌丞同志在遗书中写道:“每思三十年来,无日不为民主而奋斗。反动诬陷,早在意中;个人死生,已置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之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之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惟望人民共起自救,早获解放自由,则死可瞑目矣。请转告诸生至友,共同努力,以期实现合理平等之社会国家,则公理正义,自可伸张于天地之间。”
杜斌丞同志的一生,是由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到献身革命的一生,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英勇奋斗的一生。早在1937年毛主席就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周恩来同志评价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党内一些老同志颂扬他是“非党的布尔什维克”。杜斌丞同志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杜斌丞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在他牺牲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他的遗愿已付诸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今天,当我们隆重纪念革命先烈杜斌丞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全盟同志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光明和幸福,继承和发扬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秉承杜斌丞同志的遗志,积极响应党的十三大的庄严号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