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杜斌丞>杜斌丞参考书架>杜斌丞

  


杜斌丞-一 代 风 范——怀念杜斌丞先生

米暂沉

                                   
  杜斌丞先生是西北地区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西北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在榆林中学当校长时期,聘请来大批进步教师,如魏野畴、李子洲、高宪斌、呼延震东等同志,都曾在该校任教,也培养出一大批进步学生。
  1922年至1924年杨虎城在榆林期间,他和杨虎城结交,从此以后,他成为杨的挚友,为杨在后期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伙伴之一。在斌丞先生被蒋介石杀害三十余年后的今天,我缅怀先烈,仍不胜其痛悼!
  1930年,杨虎城率师回陕,兼任陕、甘两省军政长官之后,杜斌丞先后担任了陕、甘两省重要职务,在杨和蒋介石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中,他以政治家的恢弘气魄,卓越的斗争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对待朋友和同志耿直、坦率、热情、严肃,对杨的政治措施乃至生活作风,常常毫无顾忌地提出批评、建议,有时讲话的语气、表情也超乎一般朋友关系。我曾屈指计算,在杨的朋友和同事中,他是惟一对杨能据理力争的诤友,或者叫做畏友。难能可贵之处,是杨对他的进言和批评,都能处之泰然,从无反感。有一次,他们在处理甘肃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杨还是听了他的意见。
  我是1927年追随杨虎城东出潼关的。1930年回陕后,我才和杜先生相识,由于他的历史地位和年龄关系,我对他一直很尊重,情同师友。多年来,我和他在职务上从无隶属关系,但他对我常常严厉责备,谅谅教导,使我在对人处事上获得不少教益,老一辈革命家对后学者提携教导的风范,使我终生感激!
  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按照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体制,每一省必须设置一个清乡总局,由省政府主席兼任局长,斌丞先生一度曾任该局副局长名义,他把霍世杰等共产党的负责干部和一些进步分子安排在该局工作,还把著名的共产党人刘志丹营救出狱,并设法从杨虎城手里为谢子长索取过枪支。
  1931年,杨虎城筹划进兵甘肃,驱逐吴佩孚、雷中田等反动势力,斌丞先生事前做了出色的政治准备工作,所有甘肃地方部队如陈珪璋、鲁大昌、石英秀、李贵清、王子元等都表示愿听从命令。孙蔚如之所以能顺利地进入兰州,主要得力于斌丞先生深入细致的政治工作。孙蔚如任甘肃宣慰使后,他任宣慰使署秘书长,在扶持甘、青进步力量与协调民族、部队关系中,做了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后,邵力子任甘肃省政府主席,挽留他蝉联秘书长职务,他坚辞不就。
  在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中,斌丞先生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当红四方面军到达川北以后,十七路军与红四方面军订立“互不侵犯”的决定,就是斌丞先生与地下党联系,往返协商告成的。对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到陕西开展工作,斌丞先生代杨出面联系掩护,使他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据我所知,斌丞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不仅能积极拥护,而且能坚决执行,如果说有“党外布尔什维克”的话,斌丞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命令改组陕西省政府,斌丞先生为省政府秘书长。事变和平解决后,南京政府任命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主席,他仍蝉联秘书长职务。对参与事变的大量进步人士,都作了工作安排,给予政治庇护;对当时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也作过多方协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运动开展后,斌丞先生任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负责人。1942年我由重庆回西安时,周恩来副主席叫我告诉斌丞先生:“请他放手活动,广泛联系进步人士进行民主活动,不必采取什么具体组织形式。”并由章伯钧给斌丞先生写了一封信,让我带交。当我问到民盟的具体政治纲领时,周副主席说:“就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纲领,不必再搞别的。”我到西安后,在王家巷32号见到斌丞先生,交了信件,并把周副主席的指示告诉了他。他很高兴,并对我加以勉励。
  当斌丞先生知道我要去当时的第五战区进行某项工作时,他极表赞同,立即给他的朋友,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的王鸿韶(真吾)写了一封信,要我到老河口见王,谈谈西北民主运动情况;并希望王能在第五战区推动民主运动的开展。我到了老河口后,首先见到了王复初、刘仲华,然后由他们带我去见王鸿韶。王对斌丞先生极表敬佩,表示愿意推动第五战区内的民主运动与西北相互呼应。
  1945年至1946年,孙蔚如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有一次,孙向蒋介石报告工作,蒋提到杜斌丞时咬牙切齿,孙归来后告诉我:“蒋对斌丞仇恨很深,恐怕要出事。”后来我把这一消息托人转告斌丞先生,但是斌丞先生毫不畏惧,继续为国为民奔走呼号。凶残的敌人终于把他杀害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80年9月
  

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