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雄风───访沈阳张学良故居//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4.30
人生之路,关键之处常常就是一步,尤其是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走好这一步尤为重要。不当千古功臣,就当千古罪人。那些在人生路口踟蹰的人,都要经历这样艰难的选择。当我走进东北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张学良旧居时,这一命题首先浮出我的脑际。这是我对张学良故居最感兴趣之处,也是所有来此观光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沈阳故宫出来,漫步沈阳路,沿朝阳街南行不远再向西一拐,便来到少帅府巷,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旧居便坐落在这里。这座占地近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万多平方米的近代建筑群,由东院、中院、西院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
作为主体建筑的中院,为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颇有王府式建筑的气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建筑,又有东北和辽南的民俗风格。院中的门窗廊柱彩绘鲜明,窗下墙身的砚石浮雕精美大方,墙上砖雕细腻生动、充满情趣,簷枋雀替木雕也十分精彩。这是1914年张学良之父张作霖刚做上北洋军阀陆军27师师长时兴建的,该院坐北朝南,呈"目"之状,有房50余间。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簷的影壁,正中嵌有"鸿禧"字的汉白玉浮雕。正门两旁各立著一对抱鼓石狮,导游小姐说,当年的朱漆大门上彩绘著古代两位门神的画像,内侧门楣上悬挂著"护国治家"的大字匾额,让人立刻联想到张学良在著名的西安事变中,为促进蒋介石抗日,在护国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
二进院中间的堂,也可以通往三进院,门前有座雕花精美的门楼。"望重长城"的匾额,十分醒目地挂在门楼之上。如今,这里陈列著张学良一生中重要的实物、图片和有关资料:有赠送给友人的印有张学良肖像的怀表、汉白玉茶几、张学良就任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时的纪念墨盒以及晚年在美国、台湾等地所写的题字和手迹等。我伫立在张学良托友人转赠给故居陈列馆的“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的墨宝前,不由让人再一次想到他在西安事变中为民族的大业、不顾个人安危、注重实际、不图虚名的大将风范。三进院为内宅,走进西厢房张学良和于凤至婚后的居室,见俭朴的炕上放著一张矮脚茶几,可品茗对饮,小叙情怀。炕头有梳装台一个,旁边还有桌椅置放,窗明几净的室内,简单舒适,甚为雅致。
从二三进院间的角门,我们辗转来到东院大青楼前的帅府花园,园内繁花点点,绿树成荫、水榭亭台、十分雅静怡人。站在园中,仰望这座三层罗马式青砖楼房───大青楼,它让人想到这里是张学良与其父从政的历史见证。入室登楼,二楼南室是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政务委员会时的办公处,室内有主人喜爱的壁画,画面为神态各异的羊,据说是九羊开泰的意思。
迈步走出帅府,不由让人沉思:人生就是走路,不管是年轻的、年迈的,甚至孩童;也不管是战争年代或是和平建设的环境中,都可能遇到各种风雨、坎坷和曲折,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关口!(韩朗亭)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