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今日报道>出版与传媒

  


春秋褒贬分内事惟真名士自风流───读《张学良传》//西安日报,2003.03.16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生前死后都震惊世界。长江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范克明、周亚兰着的37万字的《张学良传》,是一部在张学良逝世后出版的完整追述英雄一生光辉历程的荡气回肠的传记文学力作。作者以求实出新的严肃创作态度,着重记叙张学良后半生、特别是鲜为人知的晚年岁月,拨开由于封锁和阻隔而形成的层层迷雾,集中展示了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传奇而又悲壮的坎坷一生。
    客观、求实是这部传记的突出特色。在张学良身上有许多扑朔迷离、带有神秘色彩的难解的谜,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去研究、探索和破解。《张学良传》对主人公在西安事变期间的活动倾注了较多的笔墨,通过多处列举和比照,为60多年前举世瞩目的临潼扣蒋义举释解了许多疑点,廓清了一些不实传闻。比如,送蒋回南京,有人说他太幼稚了,有人说他不了解蒋介石的为人,是一时心血来潮。作者指出这都不符合实际,并举出张学良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佐证:“张说蒋疑心太重,是睚眦之怨必报的人。大元帅(指 张作霖)有雄才而无大略,蒋先生有大略而无雄才。"作者还举出确凿的史料证明,张学良送蒋也是早有考虑的。如1936年12月17日阎锡山致孔祥熙密电中就写着:"汉卿派人来晋,面称近来每天三次跪求介公采纳其主张,如蒙允准,彼情愿随公负荆请罪。"张学良送蒋意在向世人表明,他愿"担负这次事变的责任”,并证明他绝无危害蒋介石的意图及争个人权位之野心。而蒋介石扣押张学良也是早有预谋的。离开西安前就开始动这个脑筋,先特意让戴笠提前回南京作扣张准备,后又在洛阳安排张学良乘另一架飞机推后一段到达南京。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中张学良转移过很多地方,这段漫长而又封闭的生活他是怎幺度过的,很多人对此都十分关心。《张学良传》详细记叙了张学良的囚徒生涯以及亲朋故旧探视他时在宪兵监视下欲言又止的难堪场面,并披露了他和当地群众友好相处的生动事例。如刚到湖南沅陵县凤凰山时,他怎幺也钓不到鱼,一位老船工便教他改用当地竹筒钩来钓,此后收获颇丰。张学良常邀这位船工一起用餐,在端阳节前还带着一群人,挑着满满一担酒菜到船工家里一起高高兴兴过节。后来沅江上游暴雨成灾,不少人畜被洪水冲走。张学良连忙动员士兵和附近有船只的老乡火速救人,并提出每救一人,由他奖银元五块。在贵阳期间,张学良还到花溪参加了一次诗会,人们出于对这位民族功臣的敬仰,纷纷以诗词相赠,张学良思绪澎湃,也即席赋七律一首答谢众诗友。
    书中穿插的诗词为全书增色不少,最重要的是保存了张学良在流动囚禁中即兴吟咏的诗词章句,从中可以窥见少帅各个阶段的复杂感情和饱受压抑的心声。如在台湾井上温泉题赠张治中:“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感动佳宾;不堪酒贱酬知己,惟有青茗对此心。”在夏威夷题联:“惟大英雄重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贵阳花溪诗会即席赋诗:“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愿所求。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固所由。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这些诗联虽简短却情意真切,动人心弦,表现了将军身在禁中却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操。每一章前的引诗,及“最是仓皇辞庙日”“相见时难别亦难”之类的小节题,都化用得恰如其分只是文中“他漫步沉思,脑海中浮现出杜甫的千古绝句《春望》:“国破……”一类的名篇点缀未免有人为雕琢的痕迹。
   为了写好这部传记,作者广泛查阅文史档案,追寻将军足迹,去过北京、天津、南京、贵州、延安,并两次到沈阳张学良老家探访,还访问过少帅的部下,收集了许多珍贵资料,以大量确凿的史实和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依据,真实反映了张学良波澜壮阔的曲折经历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即不失传主与史学之真,又具有鲜明的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在传记文学领域可谓别开生面。书中记叙的美国檀香山市长何礼士在将军百年诞辰祝寿会上宣布2000年6月3日为“张学良将军日”一事属在传记文学中首次披露。身处西安事变发生地,读到当地作者倾情打造的《张学良传》,心里备感十分亲切。 (解维汉) 

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