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27日
杨中州
27日,张学良致书蒋介石“请缨援绥”。全文如下:“委员长钧览:叩别以来,瞬将一月。此闻委座亲赴晋鲁,指示一切。伏想贤劳,极为钦佩。绥东局势,日趋严重。日军由东北大批开入察境,除以伪匪为先驱并用飞机助战外,已将揭开真面,直接攻取归绥。半载以来,良屡以抗日救亡之理论与策划,上渎钩听,荷蒙晓以钧旨,并加谕勉。感愤之余,与日俱深。今绥东战争既起,正良执殳前驱,为国效死时矣。日夕摩厉,惟望大命朝临,三军即可夕发。盖深信委座对于抗日事件,必有整个计划与统一步骤,故惟有静以待命,无烦喋陈,乃此大军调赴前线者,或已成行,或已到达,而宠命迄未下达于良,绕室彷徨,至深焦悚。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欲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洗一份前衍,为国家尽一份天职,昔以个人理智所驱与部属情绪所迫,迭经不避嫌忌,直言陈情,业蒙开诚指诲,令体时机。故近日以来,对于个人或部属,均以强制功夫,力为隐忍,使之内愈热烈,外愈冷静,以期最后在委座领导下,为抗日之前驱,成败利钝,固所不计。今者前锋既至,大战将临,就战略言,自应厚集兵力,一鼓而挫敌气,则遣良部北上,似已其时。就驭下言,若非即时调用,则良昔日这以时机未至,慰抑众情者,今已难为曲解。万一因不谅于良,进而有不明钧意之处,则此后统率驭驱,必增困难。盖用众必有诚信,应战在不失时机。凡此种种,想皆洞鉴之中。伏退迅颁宠命,调派东北军全部或一部,克日北上助战,则不独私愿得偿,而自良以下10余万人,拥护委座之热诚,更当加增百倍。荷知遇优隆,所言未敢有一字之虚饰。乞示方略,俾有遵循。无任企祷之至!”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七君子被捕发表告国人书,吁请全国人民营救。
△广西学生救国联合会发出通电反对国民党逮捕七君子。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