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政治协商会议志》后记

《陕西省志·政治协商会议志》编纂委员会


  1982年6月,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之后不久,制定了陕西通志编纂方案,其中确定把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列入志书,作为该书政治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正式通知政协陕西省委员会。
  1984年12月,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对原定方案作了修改,把《政治协商会议志》列为省志96个专业志的一个独立书目,自此,编纂《政治协商会议志》正式提上日程。经省政协主席会议讨论决定,责成刘永端等负责筹备成立机构、人员配备及开始收集资料。
  1985年7月《陕西省志·政治协商会议志》编篡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即制定了编写方案,建立起志书的写作班子,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全面铺开。
  1988年2月,《陕西省志·政治协商会议志》初稿落笔,下限为1987年底,打印后送省政协领导及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先后收到不少宝贵意见。同年4月,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陈元方主持,进行了第一次审查,对篇目、章节安排、资料排比、重点的把握及文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1990年4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对修改后志稿再次作了详尽的讨论审查,认为体例合于志书要求,突出了政治协商的特点,政治方向明确,资料翔实,文字朴实,基本可以定型,但下限似应延伸到1990年为宜。据此,我们又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主要是补充了下限延伸的资料。同年9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修改后的本志终审稿进行讨论,原则通过终审稿。
  1991年10月10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方志发〔1991〕44号文件正式决定《陕西省志·政治协商会议志》准予印刷出版。
  本志由省政协主席会议领导,副主席刘钢民、李经纶牵头,刘永端、张醒民任正副主编并主持日常工作,上官铁、姚衡、沈传忠、黄钟奇、冯钧平、王宝成承担编辑任务。刘永端承担了下限延长后(1988年1月至1990年4月)资料的收集和撰写,以及凡例、序言、概述和后记的编写。
  参加本志资料收集及有关编务工作的人员有张广效、李书友、郭平安、邓爱琴、王向东、吕志浩、张世瑜、阎志信等同志。省政协机关各处室也对本志编篡工作的完成著有劳绩。
  本志资料来源除省政协档案及各处室提供外,省人大常委会、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省级各民主党派以及陕西省有关大专院校、工矿企业、陕西省各市县区政协等单位,也提供了重要的情况和资料。特别应当提及的是,本志收入的有关“反右”和“文革”的资料,多是一些参加过政协工作的老同志提供的,补充了这方面档案资料的阙如,实是难能可贵的。在此,仅向上述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致以深切的谢意。
  本志书终审主要审定者:任登第、史础农、杨文学。
  编写本志是件新的工作,无先例可循,加上我们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政治协商会议志》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