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序言

安启元


  陕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是历朝历代古迹文物荟萃之乡。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三秦大地上的6座国家级和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载体和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而且是陕西名城地域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是一座座镕古铸今的历史丰碑。“秦中自古帝王州”这则广为流传的名言,就十分简明地勾勒了陕西大地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辉煌,而历史文化名城则是集中地承载了这个辉煌。其中首推为西安、延安、榆林、韩城、咸阳、汉中6城市,均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神木、府谷、佳县、黄陵、蒲城、华阴、三原、乾县、凤翔、城固、勉县11座城市,也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中宣部首批公布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陕西历史博物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秦俑博物馆和半坡博物馆7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使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光彩。如此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革命风雨洗礼的辙印足迹,既是陕西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陕西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省委、省政府把以文物古迹为龙头的旅游业,确定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陕西的一些城市建设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问题的研究、规划与实施,都明显的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加之其它种种原因,使我们的名城保护与建设规划,还不能真正发挥指导名城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风貌与特色,遭到一些建设性的破坏,使名城缺乏个性,缺乏历史文化的脉络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存真求实、鉴史资政、团结育人、共建文明,是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永恒主题和追求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主题和目标,自陕西省政协成立以来,文史资料委员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抢救、征集、出版了一大批陕西文史资料,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文史资料工作成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一大特色和靓丽风景。为了拓展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领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连续三年多次组织委员,对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课题进行了视察、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省委批准,陕西省政协决定召开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界有识之士共商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大计。这是新形势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拓展与创新,也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直接服务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
  今年四月,省政协向各地市政协、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发出了《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研讨会征文通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共征得论文108篇。经组织有关单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选小组认真评审,共评出 45篇入选论文进行研讨。大家满腔热情地围绕陕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寻找教训、探求规律。不少的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研究、探讨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提出了许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的观点。例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要以人为本,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基础,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的观点;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法规的制定,改“人治”为“法治”的观点;普查名城文化遗产、建立科学遗产档案的观点;点燃精神圣火,把延安建成中国革命圣城的观点;建设渭河文化长廊,像办昆明世博园那样争取举办中国陕西世界文物博览会的构想等等,这些观点和研究成果将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使之更加完善,成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协调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
  一、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统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成为我们这次研讨的指导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后的多次讲话中,江总书记对这一思想又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总书记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它的最根本的意义就在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研讨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对一个议题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达成共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方法,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讨论问题时,指导思想很重要。指导思想是标准、是尺度,是达成共识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次研讨,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广开言路,拓展思路,达到对“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在认识上的提高和升华。
  二、总结过去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上的经验和教训,
  改进和加强这项工作,是研讨会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研讨,就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突出问题,或者叫热点问题。与一些历史短的国家比,我国的几乎每一个城镇都够上历史文化名城;与一些在保护建设方面搞得好的国家比,我们也有巨大的差距。就是在国内,这一工作进展也不平衡,有的做得特别好,如山西平遥和云南的丽江。有的做得特别差,有的工作平平。从总体上看,保护和建设的态势是不容乐观的,如果再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历史遗存即使没有人为破坏,还有一个自然损毁的问题,何况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的人为破坏还普遍存在。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强保护和建设,这些有重要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的东西就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我们总结这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首先要找人为破坏和不重视保护与建设工作方面的认识上的原因。因为人为破坏说到底是一个认识问题。比如“文革”中的毁庙宇、拆城墙,是把这些东西当“四旧”看待;改革开放后拆老街区是把这些东西作为落后的不发达的东西看待。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把这些历史遗存当成宝贵资源、人类文明来看待。这难道不是认识问题吗?在二战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了多么大的灾难,中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哥哥在与日寇的交战中壮烈牺牲之后,他却建议对日作战中保护日本的一座历史名城,而且盟军也采纳了这一建议,使该城得以保护。梁思成是有眼光的,我们若能达到那样的思想境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还会有问题吗?其次,要寻找我们在法制上存在的问题。认识是解决自觉性的问题,完全靠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是不够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认识永远有差距。认识高的人自觉性就强,认识低的人自觉性就差。对于自觉性差或者不自觉的行为,就要靠制度和法律来解决。在法制建设上,我们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内容。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还需要哪些配套的法规?希望大家议一议,能理出一个头绪来。
  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上,
  要借鉴国内外一切成功的、适合我省情况的经验,使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
  借鉴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捷径。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当一件事情做不来的时候,我们走出去看一看人家同类事情是怎样做的,很快就能做得来,甚至比看过的做得更好。比如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徘徊的时候,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得不到解脱的时候,“十月革命”发生了,马列主义传到了中国,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找到了,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这就是一个重大的借鉴。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四、希望研讨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不负使命
  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就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找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陕西经济社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服务。既然是主题,那么不管发扬学术民主也好,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好,都要抓住不放。因此,希望大家围绕研讨主题发扬民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在这个范围内,民主就能发扬得更充分,思想就能解放得更彻底,实事求是的精神就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五、对研讨的成果要进行转化,运用多种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变成政府的决策
  研讨作为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表现和反映。它的特点是议题集中,探讨深入,高瞻远瞩。所以,研讨的成果,它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我相信这次研讨能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关于成果的转化问题,我想,第一,向省委、省政府通报,通过报告和情况反映的方式,使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和政府部门,了解情况,明白问题,借助大家的头脑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政协可以就深思熟虑的问题向政府及主管部门提提案,采取协商监督的方式解决问题。
  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文物保护会议上指出:“咱们这一代人做得了的事,一定要做,不做对不起祖先;做不了的事不要硬做,做了对不起子孙后代”。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这一代人做得了的事,也是必须做的事,我们应该把这件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的事做好。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曾经说过:“在未来人类社会里,城市特别占居主导地位,城市的未来不仅决定着各国的前途,而且决定着整个地球的命运。如果城市要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段话对城市的地位、发展、方向、保护与建设做了精辟的论述,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起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则是对人类文明的保护、继承、延续和发展,这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当代建设发展相谐调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地域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步的综合体现,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城要保护,城市要建设,经济要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全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更大关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重振汉唐雄风,作出我们的历史贡献。
  2001年12月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