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门寺——真身宝塔
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原指安置佛陀舍利、祖师高僧之遗骨、珍藏经卷之法身舍利等物,而以砖等构造成之建筑物,为佛教或佛教建筑之典型象征。通常皆为佛教建筑群(伽蓝、寺院)之中心。样式有自然之圆形、半球形覆钵式(始于阿育王时)、方形等。塔之最中心处埋藏舍利容器,四周围以栏墙,塔门敞开。通常古塔平面之直径比塔之高度大,这是其最大的特色,其后才开始逐渐增高。
古塔的建筑构造,由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有着不同的结构方法,但是塔的主要构部分是相同的。大多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佛塔源于印度,传说中国周秦时代已有佛塔,但惜无据可查。塔的可靠传入时间应是汉明帝时。《魏书·释老志》云:洛中构白马寺,盛饰科,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1级至2、5、7、9级。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曰佛图。这说明佛塔传入中国便已有变化,“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已实现了中西合璧。
白马寺塔实为中国式佛塔,保留了窣堵波形象圆盘式相轮于塔顶,变为结束性装饰构建,谓之“刹”。此后塔的一般形式都是下为重楼阁道,上为铜盘九重。法门寺古称阿育王寺,塔名阿育王塔。塔建于何时?传说为“佛……灭后一百六十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使于鬼神造八万四千宝塔,扶风得其一。”据唐大历《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记载,西魏恭帝之前有佛指瘗埋之所,“风俗谓之圣冢”,今人弄不明白,这圣冢是印度式的还是中国式的?中国式则为一般坟墓,掘坑为圹,隆土为坟;而印度的“冢”颇讲究,型制为一个半圆覆钵形大土堆,顶上有一方形金匣及伞盖状相轮,后来演化为佛教的窣堵波(即塔)。该碑又云:元魏二年,岐州收小冢宰拓跋育……削旧规,创新意,广以台殿,高其闬闳。说明在公元555年,真身宝塔的型制发生了变化,“削旧规”的“旧”不仅指其规模狭小,还包括为华人不大欣赏的覆钵形状,“创新意”即是将梵式变一变,如洛阳白马寺一般,梵式为顶,汉式为基,加上重楼阁道,从建筑艺术上讲,是梵式汉式的完美结合。
法门寺真身塔的形制再一次变化是在唐显庆四年(659),僧人以塔上旧材朽坏的缘故,请换以柏,并以石为基,使其庄严伦奂,几年乃成。新塔“面太白之群峰,阳鸟矫其翅。……,枕坤轴以盘郁,梁栋攒罗。拓乾冈而抱斗”此塔见于典籍记载,均称其为“古塔四层”、“木塔四层”,金人称其“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1987年春发掘出唐代塔基,证实其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有4根承重柱,20个回廓柱,楼阁式结构。四道流水屋檐,有高拱飞翘的重檐。参照碑铭的描写,我们可推知它的构造与地宫出土的铜浮屠相仿佛。
唐塔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这是一种靠榫卯固定的木质结构体系,可有效地对抗地震等横向力的破坏。“编石为基”,就是牢固了根基,使其有不拔之势。塔基为4个边,塔为4层,每层4柱4角4檐4门。“4”是稳定的偶数,给人以对称、和谐、稳定的美感。其数字的选用合乎中国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天数奇数,为阳数;地数偶数,为阴数。天在上,圆的,向上发展用无可大数;地在下,方的,平面展开用偶数。所谓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其中包含了认识宇宙的天圆地方思想在内。
若以地宫出土的铜浮屠当作唐塔的模型来欣赏,可以推知:唐塔的风格极具大唐建筑的风韵,除了九盘轮相刺破青天以示庄严外,总体感觉是飘逸静雅,翘角飞檐如飞天水袖,给人以活泼流畅之感。楼阁之制乃地道的唐式,它所要创造的不是神仙洞府,而是人的生活环境。当然,设计者在赋予享乐人生、重视实用的理性内容的同时,也没忘记塔的功用主要是藏佛陀的圣物,是神圣的象征,于是用最具梵式特征的一柱九轮立于木塔之顶,直指苍穹,显示巨大的超凡脱俗的空间体量,令凡尘仰之弥高,以象征佛之伟大。正是这种梵式、汉式的完美结合,使中国建筑之苑又多了一大景观。
至明代,唐代所建的四级木塔倒毁。明万历七年,里民杨禹臣、党万良等募集乡民筹资修复真身宝塔,历30年艰辛,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高47米,平面为正八边形。塔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均无门洞。其它11级各开8洞,共88个佛龛。塔的每层有出檐和砖雕的斗拱,第一层斗拱下有砖雕花,每边中间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双凤朝阳、花叶云朵的浮雕,纹样华丽。下边还有题额,正南方为“真身宝塔”,东为“浮图耀日”,西为“舍利飞霞”,北为“美阳重镇”,其它四面分别题刻乾、坎、艮、巽,用以表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方位。第二层,下部周围雕刻的是栏杆,饰莲花朵卷草云图案,雕工极为精细。塔基平面呈圆形,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直径约20米,总面积约320平方米。塔基底部中间浅,四周深。
从形体上看,明塔与唐塔大异其趣,四维四边变成八角形,这种八卦方位图式的塔轮廓线近似浑圆,如笔锋直指向青天,显得粗犷壮硕、高标突兀,显示出君临大地、傲视苍穹的恢弘气势。以乾、坤、艮、巽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方位,显然是异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的象征。其浮雕既有龙、凤、麒麟腾跃华夏文化的吉祥瑞气,又有莲花、草云、狮子等闪耀着印度文化的圣洁佛光。
明塔后经多次维修。1981年明塔倒塌,1988年重建后的塔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式样仍是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