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志》
位于榆林城北4.5公里的红山上。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四月至次年七月,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设在附近长城边上蒙汉互市的红山市,在红山之顶修筑成明长城上最的军事塞台——镇北台。台呈正方梯形,外砌砖石,内夯黄土,叠4层逐层递缩修建,总高28.5米。第1层为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四面围以墙垣,内墙高5.5米,外墙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南墙与长城相连。第2层高16.6米,周长130米,进深5米;2层南台墙中开设券洞,内砖石踏步直通3层,券洞横额石刻“向明”,北面石刻“镇北台”(已毁),为涂宗浚所书。第3层高4.1米,周88米,进深3米,台东外砌砖踏步达4层。第4层高4.4米,周长35.44米,顶层台面积225平方米,四边各进深2米正中原建砖森结构方形瞭望哨棚一间,清末哨棚坍塌。各层四面围以女墙,设垛口,台地面铺青砖,第1层城垣内屋宇环列,为当年守台戍卒营 房,现仍存遗址。台东北连接明代同期款项城,为蒙汉官员进行洽谈、举行献纳贡仪的场所;台西侧1公里处遗有明代易马城,是蒙汉互市的场所。1982年、1992年省政府两次拨款20万元对镇北台维修。1982年7月,镇北台列为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榆林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