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志》
白云山上的白云观,修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相传由李玉风,牛登第、张臣三人主持修建。传说正在修建的时候,一朵白云飘浮上空,笼罩全山,李玉风感而灵之,把原对龙岭改名白云山,宫观称为白云观。后人为称颂三人功德,建三圣祠,塑立肖象,供奉祭祀,以志不忘。
白云观初创时,只有真武祖师殿、玉皇阁等庙宇,后经历代修茸营建,庙规观容不断堂皇盛大,以致沿革成今天规模。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修建五龙宫和钟鼓楼。四十七年到四十八年(1619—1 620),修建藏经阁。天启年间(1621一l627),景真云等修茸东岳殿。祟祯癸未年(1643),增修三清殿。清康熙初年(1662),增修五龙宫。三十年(1691),改建圣母祠。四十年(1701),重修考校殿。四十七年到五十年(1708—1711),两次补修真武祖师殿。雍正二年(1724),重修东岳大殿。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建魁星阁。嘉庆六年(1801),重修真武祖师殿、东岳大殿、关圣楼五祖七真庙、药王庙、瘟神庙、真人洞、乐楼、钟鼓楼、玉皇阁、三宫殿、上下天门等费银4990两。二十五年(1820),补修三清殿、藏经阁、七圣楼等。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真武祖师殿,二十七年(1847),重修五龙宫。光绪十一年到十五年(1885—1889)补修真武祖师殿、七圣楼、神路、乐楼、文昌阁、三清殿、山门、钟鼓楼等,光绪甲午年夏(1894),重修五龙宫的木牌坊。宣统二年(1910),赵教盛主持,重修真武祖师殿,费银499两,用钱27354千。民国二年(1913),重修三宫殿,费银409两,用钱4171千。三年(1914),重修藏经阁,费银1288两,用钱1993千。九年(1920),重修文昌阁。十一年(1922),重修五祖七真庙,关圣楼、瘟神庙、药王庙,用钱I973千。二十六年(1937),重修三清殿、魁星阁,费3300余元。1968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申家湾教师集训会,以破“四旧”为名,行“左”倾盲动之举,将白云山神像全部拆毁,其它建筑亦遭受损失,致使山上的珍贵艺术毁于一旦,世人为之痛惜。直到1980年以后,才由政府拨款,群众募捐,陆续开始雄修庙观,塑立神像,再现文物风貌。180年,陕西省文化厅拨款1万元,补修真武祖师殿、乐楼,钟鼓楼等处座基。1981年山西克虎寨人郭全发、候台兵等人主持,塑立五龙留神像。1982年,榆林和横山塑真武祖师大铜像,并塑立真武祖师殿、娘娘庙、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神像。1984年7月17日,真武祖师像开光。1985年北京皇城装饰艺术服务部承包塑立玉皇楼、三清殿、藏经阁、文昌阁、圣父圣母祠、马王庙神像,榆林万忠宣承包东岳殿神豫,靖边齐泰成承包塑立佛殿庙、财神庙、三圣楼、七圣楼、真人洞、鬼王堂、水神庙神像。同年,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拨款10万元,修复“超然阁”。在神路上端新修石牌坊一座。1984年到1985年,重建白云山执行所,代游客使用。1987年6月,开始修建山门和围墙,投资32万元,1988年4月会,建成通行。1988年5月—1989年10月,投资185万元,修建白云山至县城三级油路。
白云山历代修建资金,大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由四面八方群众捐资募化建成。清嘉庆六年重修白云山碑记记载:
榆林每年四月会布施银970两,钱1040千文。
榆林众性天佛像蒙古施银179两,钱258千文。
绥德头会募化银62两,钱72千文。
绥米二会募化钱500千文。
葭州募化众性布施钱113千文。
西朝头会募化布施银35两,钱76千文。
西朝二会募化布施银77两。
碛口复兴恒募化布施银60千文。
通镇三合水募化布施银28两,钱157千文。
众生募化银13两,钱332千文。
募化财物卖钱158千文。
碑记又载“自乎庙工之振兴,资乎财赖于人”。由此可见,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我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古代灿烂文化,白云胜景的形成亦属于此列。
出处: 《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