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延安>延安市景观

上一记录               

宝塔山的传说

苏世胜


  相传,在很久以前,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是一片宽阔的水潭,河床的两边泥沙堆积,绿草茵茵,蜂蝶飞舞,是一块很好的牧场。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有一条健壮的红毛健牛来这里吃草饮水。这时只要有人从这里经过,或者孩儿们在这里玩耍、就被它一口吞没。天长日久,人们恨透了这条牛,可又拿它不住,就聚众结社,每天从早到黑跪拜在清凉寺的弥勒佛跟前,祈求它铲除民间祸患,保佑黎民百姓万事如意,再不遭受残害。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这条牛还是这样逞凶,每天总要吞没两三个人。人们想,这样长期下去,迟早都要死入牛口,这样白白送死,不如与它死战。一天太阳就要落山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集中在一起,拿着木棒、铁棍,来到河边,站在河床两岸,等呀等。过了好长时间,那头肥大的红毛牛瞪着小瓷碗一样大的金眼,沿着河床岸边的草丛走来来。站着那么多的人,谁都没有看清那牛身到底有多大。脖筋已经插进人群了。还不见后半身儿,拖着地面的大肚子不住地晃动,脖筋下的垂肉左右摇摆,挺直头颅,扬高湖面角,继续向人群走来,人们举起棍棒就要毒打,突然它张开大嘴“咩——”地嚎了一声,一口气把人们吹出了百十里。
  第二天,等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回来时,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耸起了一座大山。原来,在人们的祈祷下,弥勒佛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哪里肯信,正在天宫中和弥勒佛争执,忽然那牛的鸣叫惊动了他。他拨开云层一看,果然不出弥勒佛所方,原是牛魔王的儿子在凡间作乱。他甩下一根定身针,就把这牛定在了那里。
  谁知这牛被定在那里后,身子不能动了,但它还不安分守己,白天脖颈一耸,大口一张,就把川道里的庄稼吸进了肚里,晚上再细嚼慢咽,使得年年颗粒不收,黎民百姓有家无粮,到处逃荒要饭,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
  后来,从很远的地方来了兄妹两人。他们召集黎民百姓回村安居,还发誓一夜就要在这牛头上修一座塔,用这来镇住这条作恶的牛。
  一天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妹妹才开始抱砖,哥哥开始砌塔,不一会儿就筑起八层。后来,不管兄妹二人怎样拼命,砖块垒了一层又一层,塔身再也不增高半寸,兄妹两人很纳闷,渐渐天色就亮了,他们一看还短一层,赶忙就在塔顶上扣了一口铁锅。塔盖成后,牛头被压住了,再也吃不上川里的庄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山下山上一片太平盛世的美景。九九重阳那天,人们集会庆贺丰收,还商量准备给这座山起个名字。
  人们对这座山细心地进行了观看,一个白胡子老汉说:“士脆叫卧牛山吧,这山像牛。你看那在延河和南河交界处的山多象个牛头;那弯曲的山背多象牛的脊背;远处那细水细长的山梁多象一个牛尾巴。”另一个白胡子老汉说:“还是叫宝塔山好,咱们不能忘记修宝塔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个白胡子老汉争执起来,谁也不让谁,人们劝都劝不开。人们商量以后,决定两个名字都要,两个老头就停止了争吵。
  后来,这座山有人叫它“宝塔山”,有人叫它“卧牛山”。这就是宝塔山又叫卧牛山的原因。
  (选自《延安民间文学》)
  搜集整理:苏世胜
  责任编辑:席 军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延安地区分册》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