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永寿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五龙泉的传说

《咸阳风物传说选》


  永寿县渠子公社境内,有一个五龙头村,村旁有一条沟,沟的半坡上有一眼水泉,叫五龙泉。流水潺潺,久旱不 干。据说,这泉子原在沟底,只有一个泉眼。可怎么跑到半沟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隋末,昏君无道,残害百姓,四方豪杰,揭竿而起。有一年,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跟随老母从外地一路寻吃讨要,来到了广寿县(今永寿县)东边的一个小村子,在单山沟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下来。老人虽说年过花甲,衣衫破烂,但却洁身自爱,白天给人织布纺线,晚上在灯下教儿子识文断字。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就是十多年。儿子对母亲说:“娘,你跟儿背乡离井,含辛茹苦十余载,只盼儿成就一番大业,当今,皇上昏庸无道,黎民百姓泣苦嚎寒,各路英雄揭竿而起,万里江山烽火连天。你养儿血肉之躯,你育儿顶天立志。今日,儿要去了,只叹儿从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回还,只怕娘年迈身单,行动不便,使儿子心不忍。”说罢,泪水涟涟,泣不成声。可是,老娘却满脸堆笑,开口说道:“儿啊,从此一别,娘无虑心,只盼你牢记母训,走马天涯,拯救黎民百姓,娘含苦如蜜,死而瞑目。”
  沉默许久,儿子擦了把泪水说:“儿牢记母训。只因沟深泉远,娘和村中老幼取水不便,儿欲将沟底泉水给你搬得上来,放在锅头边,不知娘意如何?”
  “泉水岂能搬移?”娘惊奇地问。
  “这有何难?”儿子说罢,下到沟底;他看见沿着山坡,水泉边上长着一片枣刺,又密又尖,不由想起这些枣刺,经常挂破娘的衣裳,便叹道:“你这枣刺,为何不朝上弯,偏要挂破我娘的裙衫?”他说着说着,便用手将枣刺朝 上一搬,只见所有枣刺突然一震,向上翘起。从此,这里的枣刺与别处不同,一律朝上弯。接着,他左手铲入泉底,右手五指分开,直插进泉中,猛一用力,抱起泉子向沟畔走去。
  儿子将水泉快抱上沟时,猛抬头,见满头白发的老娘正站在沟畔上看着他,心中一急,不料脚下一滑,“彭”的一 声,将泉子掉到了半沟坡上,再也抱不起来了。
  从此,不论天有多旱,此泉中由五个手指扎出的五个泉眼,如五条青龙口吐玉液,清澈甘甜,喷涌不歇。于是,人 们就把这个泉子叫五龙泉,把这个村子叫五龙头村。
  你知道这抱泉子的是何人?据说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朱兴华 王小林 搜集整理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选》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