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苏武节碑”。苏武墓在城北龙门村前,牌坊、石碑,一座连着一座,形成了“陵园冢山秀,碑石霭云头”的肃穆庄重气氛。
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因威武不屈,不辱节命,被单于放逐北海(贝加尔湖)牧羊,渴饮雪,饥吞毡,苦熬日月。他思念祖国,常在树皮上刻写“苏武在”三字,投入河中,期望以此传信给汉朝。直到汉昭帝时,双方和解,汉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说苏武已死,汉使便拿出老百姓在河中捞到的许多树皮为证,匈奴不得不放回苏武。另一种说法是,汉使查得苏武未死,又不便出使人证,急中生智,诓说上林苑中射得鸿雁,足有捎书,言苏武现在某个地方,这样才救回苏武。
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不仅史书上有,戏文上有,就连启蒙儿童的算术题,也都编成歌诀:“苏武当年陷北边,不知去了多少年;分明记得天边月,二百三十四回园”。以此让孩子从小记下苏武出使匈奴一十九年的故事。
苏武不辱节命,留芳千秋,为历代人们所歌颂,墓前碑石,不断增置。因此凡身临武功境地的人,谁都不愿失去墓前瞻仰之机,所以,游人称道“苏武节碑龙门传”。
出处: 《武功县文史资料·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