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自然与人文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安城墙

《陕西名胜古迹》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我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唐代的长安城,由于唐末战乱频繁,农民起义军叛徒朱温胁迫昭宗迁都洛阳时,强迫居民拆掉房子,集中木料丢到渭河浮流到洛阳,致使城墙和市内建筑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唐末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驻长安的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感长安城大,不易防守,于是放弃长安的外郭城和宫城,仅将皇城加以改修,是为“新城”(不是后来的新城)。同时,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便于守护。元代称奉元城。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从山西渡河入陕,元代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不久,明朝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就是西安的得名。后来明末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曾改名为长安外,西安名称至今未变。
  还在朱元璋做皇帝前,有个叫朱升的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个意见,从此非常重视筑城。到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认为,做皇帝“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筑城风气非常盛行。现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大中小城市的城墙,大多为明代建筑或为清代补修的,至今民间流行有:“汉*(左土右冢)唐塔朱打圈”的俗语。由于西安是西北的一个重镇,朱元璋非常重视西安在西北的地位,于是命令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使濮英修筑西安城。根据记载,由于奉元城破坏严重,耿炳文、濮英在修筑西安城墙时,先由军士开拓,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印)才开始正式筑城,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修好后的西安城墙,东墙长2590米,四墙长2631.2米,南墙长8441.6米,北墙长3241米,周长13.75公里。形制呈一长方形,与韩建修筑的新城比较,除西、南两面依旧墙外,东、北两面向外扩展了三分之一左右。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门有四: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每门门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敌台98个,台上都有敌楼。垛口5984个。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
  西安城墙修好后,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耿、濮两人修筑的西安城墙,完全是用黄土分层夯打起来的,每层厚度为8—12厘米,平夯,最底一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厚80厘米,坚硬非常。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明崇祯九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防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又修了四关土城墙。清代对西安城墙进行过十二次补修,其中以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的工程最大,补修时,沿旧墙底先围石后灌浆,然后用黄土逐层夯打,筑到城顶则用一层黄土二层灰土夯实,最后夯平,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了砖面,城墙内壁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一道溜水槽,排除顶面雨水。
  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我国明代几个主要城市城墙中保护较好的一座,但垛墙绝大部分已毁去,个别地方仍可看到垛墙与垛口的原貌,唯四关城上墙与闸楼下围墙不存在了。四门瓮城尚好。东西城门楼的正楼和箭楼均完整,南门仅存正楼,北门仅存箭楼,其它闸楼角楼,墩楼、奎星楼均被毁。
  西安城墙建筑工程艰巨,布局严谨,雄浑,坚固,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反映出我国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1983年起,着手进行空前大规模的整修,恢复其宏伟、壮观的风貌,建成全国仅有的“环城公园”。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