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自然与人文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杜公祠

《陕西名胜古迹》


  杜公祠,在长安县韦曲镇东的少陵原畔,距西安市12公里。
  大约在唐代末,人们为了纪念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就在他居住过的地方立祠。据《关中两朝文钞》载:长安的杜公祠,是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创建,位于韦曲和杜曲之间的牛头寺南。后面为少陵原,祠下为樊川。这个寺在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和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曾两度修葺。明人屈大均有《杜曲谒子美先生词》诗:“城南韦杜潏川滨,工部千秋庙貌新。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骚人。少陵原上花含日,皇子陂前鸟弄春。稷契平生空自许,谁知祠客有经纶。”可能写的就是明代创建的旧祠。不过旧祠到清代已破烂不堪,所以乾隆年间诗人祁琳的《游杜工部祠》一诗说:“城南工部祠,唯有野花存。冷落烟迷径,萧条鸟傍门……”到了乾隆末年,旧祠为火所焚。直至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一些读书人又在这里重新修建,嗣后又两度重修。1960年曾利用杜公祠的房屋成立的房屋成立了杜甫纪念馆。
  从杨虎成将军陵园进入寺内,前院右侧是一个陈列宽,内有杜甫像数幅和杜甫诗意画等。
  中间院内栽植了各种花木,有一棵枝条盘曲的古槐,还有数棵参天的古柏。每年夏初,这里树木茂盛,树荫覆地,显得 异常幽静。后边有杜甫享殿三间,内有杜甫泥塑坐像。享殿右侧有一块石碑,刻有杜甫半身朝服像,轮廓线条都还明朗逼真。
  此外,殿内还挂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以及“鄜县羌村杜甫侨居遗址”、“鄜县三川驿山崖间杜甫题句处”,及名人题词刻石等照片数幅。由享殿西行,可以见到北墙内镶嵌的六块石碑,大都是明清两代修建杜公祠的纪念碑,是杜公祠修建的重要文物。享殿西侧的陈列室,陈列了许多种杜甫诗刊本,还挂有杜甫像四幅。另外,还有从古碑上墨塌下来的“府太中严公九月南山诗”,是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写的,是现存杜甫的唯一墨迹。
  从杜甫的一些诗篇看来,长安简直是他的第二故乡。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乱前后这一历史时期,杜甫生活的主要地区在长安。他初到长安的那几年,困居旅舍,寄食友朋,过着贫苦的流浪生活。他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权奸当道的时代,却无法实现。在连最低生活也不能维持的时候,他就携家带眷居住到杜曲一带,从事劳动生产,故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的诗句。也因为这个缘故,他为自己取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大约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以后,他的游踪也多半在城南一带,所以城南的丈八沟、曲江、韦曲、皇子陂、杜曲等地,就成为他这一时期诗篇中吟咏的题材。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大部分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这些现实主义的诗篇,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深刻变化,本质地揭露了当时阶级对立的实况,表现了封建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思想。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