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沔(673~739年),中唐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祖籍原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北周时,他的高祖崔士约迁家于京兆。武则天执政时,崔沔应制举,获对策第一名,任陆浑主簿。吏部侍郎岑义赏识他的才学,秩满调任时荐为左补阙,迁祠部员外郎。景云年间(710~711)任中书舍人。因母年老,奏请调任,以虞部郎中住东都洛阳养母。后检校御史中丞。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宰相卢怀慎的权势,多有违法行为,崔沔奏闻皇帝。“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
开元七年(719)崔沔任太子左庶子,受中书令张说赏识,拜中书侍郎。原来中书侍郎一职对政事有较大的发言权,但张说专权,“承宣制(即承宣及承制)皆出宰相,侍郎署位而已,”空有其名。崔沔对此不满,对张说言道:“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事乃无失,侍郎,令之贰也,岂得拱默而已,”由此遇事常与张说争论,引起张说反感,被排斥出朝任魏州(故治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刺史。在魏州很有政绩,复被召回朝,“分掌吏部十铨事”。后任秘书监、太子宾客。他熟通礼经,朝廷每有礼仪之事皆取决于他的意见。开元二十七年(739)卒,时年67岁,追赠礼部尚书。
出处: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