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群 搜集整理
唐玄宗在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修筑了规模宏大的行宫——华清宫,供他和杨家姐妹游乐、享受。因此,在华清宫里,除了“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宫室楼阁、汤池亭榭等宫廷建筑外,还专为他们修筑了富丽堂皇、穷奢极侈的舞马台。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每年初冬时节,都带着杨贵妃及其姐妹,到辟有“贵妃池”温泉的华清宫里来避寒;每年盛夏又到这里避暑。他们游幸了整个华清宫和周围的名山胜迹,玩遍了所有的歌舞游艺;杨贵妃又冬天要尝新瓜,盛夏要食鲜荔枝,尝遍了天下的奇珍异果!但杨贵妃还不满足,经常百无聊赖地依着栏杆长叹短吁,皱着眉心儿耍娇斗气。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欢喜,费尽心思也要想出今出奇竞异大玩艺儿来,逗贵妃花容月貌常带笑!
这天,唐玄宗陪着贵妃登上华清宫长生殿的高台,向着东方的驿路上眺望,只见一个穿着红衣骑着红马送荔枝的差人飞奔而来,快到华清宫宫门时,座下的马突然受惊,高高地抬起前蹄,把送荔差人摔了个仰八叉,金色的鲜荔枝飞的满地都是,而差人却被摔得半天爬不起身来!杨贵妃看到这一景象,掩口而笑,娇喘成一团。唐玄宗本想立即杀了那个“闯祸”的差人,及至见到贵妃因此而娇笑不止,不但饶了那差人一死,还因此受到启发——
不久,安西都护府大帅向唐玄宗进献了五百匹大宛“天马”,以供军用。唐玄宗想,自己是“太平天子”“风流君王”,不用什么“军马”,于是便从这五百匹骏马中挑出四百匹,另外降旨调集天下出名的驯马师到京城长安,进行调教和训练。同时,降旨调集京兆一带的能工巧匠,在华清宫里按照他的要求和图样,修筑了一座庞大而华丽的舞马台。
一年后的这一天,四百匹舞马调训好了,舞马台也已竣工,于是唐玄宗在这里为杨贵妃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舞马表演。为了“出奇致胜”,玄宗设立“教司”调训舞马、以及降旨修筑舞马台等“大事”,都硬憋着没有告诉杨贵妃及其姐妹。因此,当杨贵妃随着唐玄宗来到舞马台上的御座时,突然感到异常新奇和高兴。一个手持长鞭的驯马师翻着空筋斗来到舞马台正中,扯着嗓儿喊道:“张家宠,杨家娇,率领左、右二曲部上台——!”
听到这一声喊,不明底里的贵妃忙询问玄宗道:“圣上,妾从未听说梨园中有张家宠、杨家娇等歌舞伎呀!是圣上新近召进宫里来的吧?!”
玄宗强忍住笑回答说:“贵妃一看便知。”
贵妃还再要问时,只见对面的画壁突然闪开了两扇大门,两匹披着绣衣、挂着铃铎、缀着金银珠玉璎珞的骏马,率领着两队同样装饰的庞大马队,踏着鼓点儿,走上场来,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看到这里,贵妃已笑成了一团——原来这些宠呀、娇呀的,不是花枝招展的歌舞伎,而是一群马儿!
乐师们奏起了悠扬动听的曲子,说也怪,四百匹高大精壮的“天马”,竟象演《霓裳羽衣舞》的“飞天仙女”们似的,踏着节拍,昂首扬尾地翩翩舞蹈起来!这回贵妃可惊喜得拍起巴掌来!玄宗见贵妃高兴,激动地说:“这乐曲名叫《倾杯乐》,还是朕亲自谱写的呢!”乖巧的贵妃闻言,连忙捧杯视贺。
有人在舞马台上叠起三层板床,有丈把高,那名叫杨家娇和张家宠的舞马,竟应声跃上板床,旋转如飞地舞蹈;后来,又走上来一群五大三粗的大力士,抬起了旋转着舞马的三层床板,游到玄宗和贵妃的面前,让舞马一匹匹都衔起酒杯,向玄宗和贵妃舞拜敬酒……看到这里,贵妃已笑得伏在玄宗身上喘不过气儿来了!玄宗呢,也开心极了。
于是,玄宗整日价沉迷在舞马衔杯和贵妃嬉笑之中,更加不理朝政,及至安禄山兵至时,方才罢舞,仓惶出逃。
安禄山在华清宫未寻到杨贵妃,便放了一把火,既烧毁的宫殿楼台,也烧毁了玄宗苦心经营的舞马台!
安禄山得到了四百匹马,很是高兴,便把它们养在军中。后来几易其手又卖到了藩镇田承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奏乐,这些舞马听到乐曲,不能控制自己,便习惯地随着乐曲的节拍舞蹈起来。马伕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马中了妖邪,就用鞭子和扫帚乱抽乱打。舞马以为嫌它们跳得不够劲儿,便抑扬顿挫,舞得愈加优美整齐。马伕头异常疑惑,便把这事禀报田承嗣,说是马群中有妖怪作祟,马都疯了!田承嗣命令士兵用木锤狠狠地打,谁知打得越厉害,马舞得越起劲!结果把这些经过调训的舞马,全部活活地打死了。
舞马死了,舞马台毁了,但是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银壶上,却精细地镌刻着“舞马衔杯”的生动别致图案,使我们得以领略唐代舞马的风姿,重温有关舞马和舞马台的有趣传说。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