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宏 搜集整理
自古道:“天下衙门朝南开,要打官司送钱来”。可是陕西省临潼县的衙门却与众不同,它的大门向北开着。这里有一段故事。
很早以前,临潼县衙的大门也是朝南开的,正好对着骊山,百姓来告状,县官便要钱,差役也暗中敲诈。正是:有理没钱事难赢,有钱无理占上风;轻则撵出衙门外,重则收牢受大刑。后来,穷人宁受屈冤,也不敢去告状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天下衙门朝南开,要打官司送钱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受屈还蚀财。
当时,县城西门外,有个先生,家境贫寒,为人公道,靠给人写状子度日。由于县老爷按钱论理,他写的状子不顶用,慢慢地没人请他写状子了。他决心想个法子治治县官,为老百姓出口气。
一天,他从骊山砍柴回来,在半山腰歇脚,忽然听见一块大石头背后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他觉得奇怪,就撬开大石头,一股子水忽地冲了出来,差点把他冲倒。他急忙把石头挪回原处,水被堵了回去。他朝山下看看,这儿正对着县衙的南大门,不由心中十分高兴。他想,如果天黑撬开石头让水冲垮衙门,岂不是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怨气吗?于是,当天晚上,他撬开石头,大水直冲衙门,像灌老鼠洞一样,灌满了县衙。县衙内一片混乱,老爷扶着太太向房上爬,大小衙役拼命往树上窜,一直闹到天明。
第二天,老爷派人去巡查,走到大石头那儿就寻不着线索了。原来那先生赶天明又将石头挪回原处,所以不显一点痕迹。
到后来,老爷凡断一起搜刮民财的官司,大水就冲一回县衙。老爷没办法,便求神问卜,但都治不住这神水。一天,写状子的先生来到老爷大堂,对老爷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治水的禹王爷,他叫我给老爷捎个话。”老爷忙问:“什么话?”先生说:“他说你做官的地方,是他原来治理过的地方。老百姓在这地方种地、劳动,得来点钱很不容易,你断案看钱不论理,造成了不少冤案,因此他才放水冲衙门,今后应按理断案,不准按钱断案。如果再搜刮穷人钱财,就放大水把你冲到北边的渭河里去!前几次,放点小水让你清醒清醒。”县老爷听了,不由吃了一惊。从此以后,老爷只得按理断案,谁的财礼金钱都不敢收。离任时,众百姓都说他办事、断案清明如水,称他是“清官”。
第二任县官上任后,又敲诈起老百姓来,写状子的老先生上了年纪,他就把这秘密告诉给儿子,让儿子接替他的事。他的儿子是个又勇敢又聪明的小伙子。有天,他听说老爷又敲诈钱财,就来到大石头旁,一下子撬开石头,而且还把水眼通得大大的。大水又冲了县衙门。百姓无不高兴,都说禹王爷又显灵了。
老爷问衙役,这是怎么回事。有个老衙役告诉他:“这是大禹神发的水。他见老爷按钱断案,就发大水。前任老爷也招过这祸哩!”老衙役还加油添醋地说:“大禹神不让咱搜刮民财,他讲过,轻则冲县衙,重则大水不断,要把敲诈民财的官儿,冲到渭河里去喂鳖哩!”县官听了,心中害怕,便将县衙南大门改到北面。他自作聪明,以为这样改变方向就可躲过水冲。有一次,他又搜刮民财,凭钱办案,结果大水把后墙冲了个大洞,淹了县衙。这下可把老爷吓坏了,只好把得来的所有钱财,在骊山修了座禹王庙。至今这庙还在呢。
从这事后,他断案公道,不论亲友,照章行事,临调职时,百姓们都称他是铁面无私的官。据说,后来各朝代的官,在这里都是按律行事,遵法守章,一个个都留下了好名声。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