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传说轶事》
草堂寺位于秦陵与秦兵马俑之间的焦村。当地人说,该寺院原名叫“杏花院”。秦始皇死后,灵柩从沙丘运回后停放在杏花院“停草”,因而改名草堂寺。
“停草”和“坐草”均是关中一带祭奠亡灵活动的简称。据说,这些风俗就是从秦时流传下来的。孝子在灵前,都是双膝着地,地上要铺麦草,跪着哭孝,很像古人的跽坐,所以叫坐草。
传说坐草之时,杏花院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血案。
秦始皇有几十个儿女,二世胡亥是第十八位公子。继承皇位的应该是太子扶苏。秦二世的皇位是用于赵高的阴谋夺来的。他害死扶苏,杀了边关大将蒙恬。皇宫内外人心不服,却也敢怒不敢言。二世和赵高自己也感到根基不稳。
始皇的灵柩进入杏花院之后,灵堂里发生了许多怪事。先是供桌上蜡烛的火苗不稳,忽而升起,忽而落地,像火球似的满地滚动。到了子夜,灵柩棺木又“嗦嗦”作响。哭灵的众公子、公主们个个毛骨悚然。守灵官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事禀报二世。二世命方士占卜,卦象大凶。方士禀告说:“始皇灵魂发怒,将于陛下不利。”
二世吓得没了主意,急忙与赵高商议,心怀鬼胎的赵高先是一惊,转念又想:“活人何惧死人?何不借此机会……”,他面带奸笑,上前与二世耳语:“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二世微笑点头,即命草书圣旨:众公子不敬不孝,心怀不轨,灵堂有异,是父王天灵发怒,降罪下来,诸人命当处死。
欲之加罪,何患无辞。公子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只能任二世宰割。有一公子心一横,反正是死,不如骂个痛快,死也不屈。开口大骂:“竖子胡亥,害死父王,逼死太子,谋取皇位,今又加害我等,可叹秦国帝业将毁于竖子之手!”他不待武士上来,便拔剑自刎。
二世被骂得狗血淋头,不知所措。赵高在一旁大声喊道:“还不动手!”武士们刀、枪、剑、戟一齐杀将上来。一阵刀光剑影之后,惨叫之声渐渐平息。兄弟姐妹差不多被杀尽了,这才解除二世心头的大患。可他又想,刚才一番臭骂,揭穿了自己的老底,万一传了出去,岂不坏了大事。赵高向二世密语:一个也不要放过。于是传下话来,说圣上诛杀了谋反之辈,要庆贺一番,现在要请在场的每个人进地宫看戏,饮酒,并给予重赏。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骗入秦陵地宫。除一人幸免,其余均被坑杀。
据说,幸免于难的是秦始皇的一个外孙。他入地宫后,发现北排水道水流不大,便钻了进去,爬了几天几夜,从鱼池湖底浮出。他死后,葬于新丰,当地人所谓的“大冢”,传说就是他的陵墓。
在民间传说中,草堂寺还是秦始皇陵园的东界。在明清时,寺院有三间正殴,里面还供奉着秦始皇的塑像。解放前,每年农历9月,草堂寺有五天庙会。传说这是始皇下葬的时间,村民们来草堂寺祭奠那些死于非命的无辜亡灵。解放后,草堂寺开办了一所小学。据在此上过学的人回忆,当时庙里有三通石碑。碑文多是明清时期“重修草堂寺记”之类。“文革”期间,村民拆了庙宇。如今,草堂寺仅存几堵残垣败壁。
1976年10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在焦村草堂寺西360米处,发现17座墓葬。对其中8座进行了发掘。其中一座的棺椁内仅出一柄青铜短剑而未见人骨,其余7座墓内各有人骨架一具。女性2人,男性5人,年龄均在20—30岁之间。七具尸骨中有六具身、首、四肢分离,有一男性头骨上插铜簇一支,其中有一20岁左右女性两臂伸张,被肢解成六块。根据种种迹象推测,他们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
出处: 《秦陵传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