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传说轶事》
相传,公元前221年,在秦国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出现了十二个脚长六尺,身高五丈,身穿夷狄服饰的巨人。秦始皇认为,这十二个“长狄”出现在自己统一六国,天下初定之时,是祥瑞之兆。随命人把分散在六国民间的兵器收缴上来熔毁,按照“长狄”的模样铸造十二个各重24万斤的铜人,立在秦都阿房宫前,像神似地敬着,以保佑秦帝长治久安。
十二个铜人虽然威风凛凛,然而,秦帝国的江山并没有因此而牢不可破。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十二个铜人也多次易主,历尽人间沧桑。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后,将铜人迁到长乐宫大殿。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一日忽做一梦,长乐宫前的铜人有五个站了起来。他请人圆梦,因铜人的胸前均铸有“皇帝初兼天下”铭文。圆梦者以为此乃不祥之兆。王莽使命人镌除了铭文,铜人受此破腹剜心的创伤,日见消损,命运也每况愈下。后汉董卓拥立献帝后,因为要废除当时流通的五铢钱,毁掉了九个铜人,铸成小钱。这董卓出生于临洮,昔日的长狄也出现于临洮,民间有人感叹说:“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今临洮生卓而铜人灭。”
斗转星移,到了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下令将剩下的三个铜人迁入东都洛阳。这三个铜人回首往事,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运送铜人的将士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弃车而逃。铜人终于被留在了灞水渭河间的高原上,此地因而得名“铜人原”。唐诗人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对此情节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诗云: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西晋“八王之乱”后,羯族首领石勒在邺建立后赵,其侄石虎又把未被曹睿运去的二个铜人挪到了邺宫。东晋初,前秦符坚于公元382年统一北方,定都长安,又从邺把两个铜人搬回长安,将其销毁。还有一个铜人呢?民间传说它已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再也无心看人世的变化沧桑,便跳水“自杀”了。
如今的铜人原已找不到铜人的踪迹。然而,铜人落泪的故事却像灞、渭两河的流水一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出处: 《秦陵传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