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胜古迹》
秦都栎阳,在临潼县武屯镇东北的古城屯,当地群众称之为古儿屯。
《史记·秦本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城栎阳。”
秦祖先很早居住在今甘肃天水一带,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东迁。秦献公由泾阳徙都栎阳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曾在这里诏令天下,用商鞅之法,“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西迁咸阳为都,栎阳仍很重要。
秦末,楚霸王项羽三分关中,“故立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高祖刘邦还定三秦,治其旧地,理其旧城,仍以栎阳为都,至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未央宫成,始迁长安。十年(公元前197年),更名栎阳为万年。自战国,历秦,至汉初。前后百八十余年间,栎阳一直是全国政治、文化要地。
1964年对栎阳古城进行了勘探。探明:古城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2公里。城有六门,城内有东西街道两条,南北街道一条。城内建筑遗址有大量瓦砾堆积,出土金饼、铜釜、铁铲、铁块、石磨、石范、石夯头、绳纹筒瓦、板瓦、水道、井圈、陶盆、瓮、罐、钵、簋等,有的器底有陶文,是秦代或汉早期遗物。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