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安
每年古历三月二十二日,九月初一日,禹门八社有两次庙会,借以纪念大禹功勋,祭献神灵,祈祷夏秋丰收。
庙会最热闹的是第一天迎神日。禹王为桐木雕像,昂然坐在大圈椅中,头戴冕冠,身穿红色缎袍,足蹬刺*(左纟右肃)朝靴,黑须飘飘,庄严肃穆,一副关心民苦之情。是日,主社渚北村,组织三十二名青壮年,斋戒沐浴,头裹红色布带,身穿黄色坎肩,准备抬神。这些青壮年,均系对神虔诚,许有神愿,自觉报名并经社家挑选的神灵信徒。
迎神是八大社最神圣的大事。事先要作充分准备:香马表炮,蒸食炸赛(油炸糖稀面轮),锣鼓家什,花铳火铳,花硬杆,花软杆,定员定额,各负其责,分工具体,任务明确,按时检查,定期排练,既要显示对神的忠诚,又要显示各社的实力,事关重大,震动着各村各社每个人的心,一时成为农民生活中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迎神的日子来到了,各村社沸腾起来了。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向古会场涌去。各村社的乡老带上锣鼓队伍,拿上香表祭品和一切准备好的东西,向古会集中点渚北村南大禹行宫迤逦而来。锣鼓队伍略示表演后,即向龙门大禹庙前进。
一到庙上,迎神的锣鼓队伍,依次序摆开,形成一字长蛇阵。它们象飞舞的彩龙,象波涛起伏的大河。锣鼓分不清鼓点,象松涛,象风吼,响声不断的从东、西龙门山对峙的悬崖峭壁上发出回声,夹杂着独眼铳声,三眼、四眼铳声,各种声音在人群和烟雾缭绕中,形成了震耳欲聋的交响曲。漫山遍野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欢呼,人山人海,万紫千红,花硬杆,花子铳上的花卉,翎毛,人物、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牡丹、芍菊、灵芝、飞天、金龙、八仙过海,五子登科、五光十色,组成了花的世界,形成了花的海洋。
是日,黄河石船宝岛上的大禹庙,显得格外红火,热闹、宏伟、庄严,琉璃古建,放出异彩,参天松柏,分外挺拔,的的确确,构成人间极乐世界。
先到庙烧香请神的锣鼓队伍,陆续从庙院退出,接连不断的锣鼓队伍又向进涌,人群进出交错,挤得水泄不通。直到各社锣鼓表演完毕,主社渚北村,才将禹王雕像移入红色大轿。徐徐抬出禹王献殿,锣鼓开道,大轿压后。轿前有銮驾执事,绫罗黄伞,轿后有众多乡老,手捧神香黄表紧跟,两旁有道士护轿,直是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神楼迎至南庙大禹行宫,又是一番热闹情景,看戏的,作商的,擦肩磨踵,熙熙攘攘。那些敲锣鼓好汉,精神倍增,各显其能,铜锣举的更高,鼓点打得更响,拍铙的更是威风八面,气势凌云,一个个汗流浃背,忘乎所以。
会期共五天,最后一天,戏完了,会散了,人们又把禹王神像送回大禹庙,其热闹景象,一如迎神。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