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迄今,党家村已有六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始于元至顺二年(1331),是一原籍朝邑人姓党名恕轩因荒年离乡背井来韩,在此租种庙田谋生,后在向阳半坡崖上挖窑洞,取妻定居,繁衍生息。此地原名东阳湾,由于党姓在此居住,加之人口增多,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遂更名党家湾。党恕轩有四个儿子,以种田务农为主,兼营商业。明永乐十二年(1414),长孙党真中举,拟定了村落建设规划,并界定出长门、二门、 三门、四门居住与发展区域。此后,就称为党家村了。因村处于低洼之地,俗称党家圪捞。
明成化十五年(1479),党姓与贾姓联姻。并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弘治八年(1495),党家的外甥贾璋迁居党家村,从此,党家村为党、贾两姓。贾姓居此,已五百年之久。
清咸丰元年(1851),村中富户因社会动乱,以防抢掠,集资购地三十六亩,在村东北塬头就势兴建寨堡,历时三年告竣,名“泌阳堡”(因寨堡踞于泌水之北而得名,寨砖拱门洞额题刻其名)。因寨踞村之上,俗名“上寨”,亦称“党家村寨”。村寨之间修有通道(俗称“暗道”),使村寨紧密相连,形成了村寨合一的格局。
党家村的民居宅院建筑,大规模的兴建,文体分为明正统至景泰年间(1436~1456),明崇祯十六年至清康熙五十年(1643~1711),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736~1861)三个阶段。
此外,康熙三十八年(1699)始建党姓祠堂,四十九年(1710)始建贾姓祠堂,相继党、贾两姓分门共建祠堂12处。祠堂既是祭祀祖宗之地,又是设学授教之室,乃一举两用。雍正三年(1725)建文星塔(木构),因焚于火,光绪年间重建为砖砌楼阁式。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由于经济衰落,没有大规模的兴建。目前,保存尚好的四合院百余座,按建筑年代和建筑质量分为三级。更令人叹息的是一部分质量上乘的厅房、门房等建筑,人为地拆除毁摔,十分可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其民居建筑精良,保存较为完好,引起了人们关注。特别是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韩至此考察。中日组成联合调查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专著,立碑纪念。1992年举行了纪念碑揭幕暨专著发行式。
为了保护这个古老的村寨合一的村落及其四合院民居,在寨之北和西另辟新建住宅区。使新建与古建风格互补,相映成趣。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