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胜古迹》
龙门,又名禹门,在韩城市北30公里,即《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处。
据《韩城县志》载,龙门山石崖上,刻有“龙门”二字,其大如斗,写自何时,无年月记载,现已无存。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两山耸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龙门一泻千里。昔人咏诗:“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又有诗曰:“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骇浪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西尔。”确为对龙门的真切描绘。
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要冲。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由此渡河直捣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
龙门向有冰桥奇迹,每年大雪时结合,惊蛰时冰解,合时人畜在冰桥上通行无阻。旧时有东西禹庙,每年三月有会,两岸乡民云集。抗日战争时期,庙被日寇炮击,仅留废墟。
千百年来,两岸交通仅靠木船轮渡,多少生命财产被黄河吞没。解放后,陆续建起铁索桥、公路桥和铁路桥,交通方便安全,成为秦晋两省重要通道。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