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
厮守竹林关的人,不以竹林关之美为美,常常发叹说,交通不便、缺煤少电,生活贫困,有油没盐。
有人渴望着走出去,离开竹林关,甚至发恨,要把那根也断、情也断,魂儿也断。
改革了,开放了,终于有了出去看看的机会。
走过了九十九个滩头,绕过了九十九道弯,脑里想的、心里惦的还是那个生身养身的竹林关。
回过头来细细地掂,流过了多少光阴,飞走了多少支箭。那根、那情、那魂,说不断也断,说断未曾断,千丝万缕,万缕千丝,免不了把竹林关系念。
“断不得么也哥!”黄鹂在鸣、杜鹃在叫,还有山鸡啼、百灵笑。
祖坟在那,根想挖也挖不掉;
父母在那,情想忘也忘不掉;
生活在那,魂想离也离不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竟然梦回了竹林关:
州河到此不再泛滥,两岸大坝已将洪流阻澜;两岸的良田不再干旱,机抽清水上了高山;脚力夫不再呻唤,陆有行车水有行船;四处行走不再困难,一日多趟公共汽车直达西安、商县,直去丹凤、商南,还可直接到武当朝会,下武汉洽谈;山里的特产不再积压,天南海北的大商小贩来往不断;不再担心赶集拥挤、拾鞋掉帽,由西至东的三里宽敞的新街已取代了那条破旧狭窄的街道;黑乎乎、油腻腻的煤油灯成了备用物,明晃晃的电灯已照明了家家户户、院院落落,明亮了古老而年轻的丹江河;……
似梦非梦。做梦思梦。思梦更追梦。回到竹林关,这才发现,什么时候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实胜过了梦幻:人们不再封闭,正向开放迈进——辽宁的夹克海南的衫,广州的皮鞋北京的帽,山东的水产四川的桔,青海的羊毛浙江的电器随市可见。人们不再贫困,正向富裕迈进——加工、养殖、种植齐头来,各显其能,农工商贸一条龙,八仙过海。人们不再愚昧,正向文明迈进——不少家长鼓励子女上学、深造,甚至自费上大学、中专以及其它成人技校。人们不再瞎闯,正向科学迈进——学技术致富,蔚成新潮。
走了的回来了,回来的不走了。
终于有这么一天,大家相聚一块,重新发出了感叹:
美哉,竹林关!
出处: 《丹凤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