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志》
龙驹寨冠山书院,位于丹凤县城北凤冠山麓(今丹凤中学)。
书院坐北向南。以门庭、月洞门、正厅为轴线铺开,共四进,大小60余间。包括:门庭五间,面阔17米、进深6米,中间一间为门道,大门两侧略呈八字型。院内植桃、杏。中门门额为砖刻“崇正书院”(初为冠山书院),楷书阴刻,字迹端庄。中门内东西相对,各五间教习宿舍。第三道门为园门,后上方为并列两座六间课堂,两边各有东西相对生童宿舍五间,中为花圃。最后一排亦并列两座六间课堂,两边东西相对亦各有五间生童宿舍,院中广植梧桐,习称梧桐院,建筑群布局严谨,环境幽雅。
冠山书院,创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龙驹寨州同彭衍犀任内(县文管会有冠山书院碑石可稽)。道光九年(1829),州同赵元恒曾整修书院。咸丰七年(1857),州同张延璇倡捐银两“资助书院膏火”(灯油等费用)再次修葺。其时龙驹寨之冠山书院与商州之商山书院并峙齐名,西有“秀阁书声”(商山书院曾设金凤山启秀阁),东有“冠山书声”。至光绪六年(1881)由商州知州李素更名为“崇正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4),书院废,改为蒙养学堂。宣统二年(1910),改为“龙驹寨两等小学堂”(高、初等),辛亥革命后改为“龙驹寨高等小学校”。民国三十一年(1942),由龙驹寨人马彦翀等倡导并带头出资,在书院旧址办起了当地第一所中学——“私立凤麓初级中学”,马彦翀任校长,其子马可民为代校长。书院创建以来,铎声长鸣,人材辈出,龙驹寨不仅出过举人,进士;民国前期曾有数十人上大学,十多人出国留学;解放初改为丹凤中学,现为本县重点中学。1985年以来,新筑教学楼3座,有师生1000多人。
迄今书院之主体建筑尚存,且右邻道教南派初祖张平叔:“修真”、“飞升”之地——紫阳宫。两组古建,两相辉映。
出处: 《丹凤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