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海
牛头山在关中西边的大山里。山峰极象一头大犍牛从地上立起,牛身常年藏在云里头。据说:它是一头神牛变的。
相传很久以前,天底下尽是高山大河,没有一块平地方。人整天在山坡上种地,吃力多收成还不好,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秦岭脚下有个十几户人的小村子。村里住着两位老人。老俩口心底善良,为人忠厚,常常做些修桥铺路,济贫帮困的好事情,村民都很爱戴他们。老婆婆年过花甲,忽然生了个白胖儿子,全村人都觉得稀奇,说是者俩口积了德,上天赐的。有这说法,也就取名天赐。这娃从小就灵得很。他见父老乡亲经常爬高山,下陡坡,累得腰弯背驼,心里很不好受。就想:我长大后要是能把世间治成平地,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该有多好啊!
光阴似箭,转眼天赐长大成人。他豹头虎眼,英勇威武,身高丈二,膀长八尺,臂力过人。正当他外出寻找治理山河的办法时,他父亲背柴下山遇到雨,脚下一滑,从悬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不久,也离开了人世。父母的惨死,把天赐激怒了,他含泪掩埋了二老,就告别乡亲,出门去了。
这时已到冬季,他向北行了不到一月,天气变得寒风刺骨,大雪扑面,路也越来越难走。干粮早吃光了,他只好拾些干枯的果果充饥。雪盖住了火山,连山果也找不到了,他就饿着肚子向前走。
一天,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地上的雪足有三尺多厚。他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手脚冻的又青又肿,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正艰难的向前挪动,忽然觉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终于支持不住,一下子扑在雪地上昏了过去。雪慢慢地盖住了他的身子……。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睁开眼睛,见一个白胡子老汉,用双手正搓摸他的四肢哩。老汉头上戴着紫红毡帽,身上穿件虎皮长袍子,脚蹬豹皮长靴,看去有八十开外年纪,却象娃娃一样灵气。老人见他醒过来,就笑着问道:“小伙子,你怎么到这这来咧?”天赐就将出走的原因说了一遍。老人说:“治山治水可是件大事,没有擒龙缚虎的本事,是不会成功的,不如先在我这达学些武艺,然后再说。”天赐当下叩头拜师,跟着老人来到茅庵。从此,他起早贪黑,习拳练武,不到半年功夫,练得武艺精通,力大得能擒住老虎。这天,老人对他说:“我没多大能耐,只能教你这些了。你应去遨游四海,求拜高师,一来寻治山的真方子,二来摸清山水的来龙去脉。只要有恒心,你想的事一定能办到。”天赐听毕,拜别恩师,就到天下游转去了。
一晃过去十年。这十年中,天赐走遍了天下的江河山咱,结识了好多高师名士,武艺也练得更精了,对山水的来龙去脉摸透咧。只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指点他治理山河的名师。他常常叹息空有一身本事。治不住山河,就对不起父母和乡亲。有时苦闷得暗暗哭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一天,他来到中原的一条河边,正遇山洪暴发,把小桥冲走了。他见得浮水过去,快游到对岸了,忽听后面有人喊叫,回头一看,见岸边站着个白发老太太,他赶忙游回去,背起老人过了河,还送到了家中。老太太高兴的了不得,给他又端吃,又端喝,又问长,又问短。当知道他打算要治山水,就说:“离这达五百里的西岳华山上住着一个华岳大仙,他神通大得很,又爱管民间的闲事。为这,惹得玉皇大帝生了气,把他囚禁在华山。还派龙、虎、狼、三个兽王,在山腰把守三关。三个兽王防守很严,鸟儿也难飞过去。我家祖辈都想治山,磨了五代,练成两把飞刀,三支神箭。谁知丈夫儿子还是在三关把命丢了,始终没上得去。我今日把这两件宝贝送给你,若能打过三关,见到大仙,他定能教给你治山的法子。”天赐接过宝物,拜别老人,一口气朝华山奔来。
这天早晨,天赐来到华山脚下,抬头望去,见山峰险峻得直钻到云里头。上山的路难走得很,爬不到十里,叫一个深潭挡住了。正想从旁边绕过去,潭里突然飞出一条十来丈长,磨盘一样粗的恶龙,那龙张牙舞爪,口里喷着火焰,摇头摆尾朝天赐冲来。天赐急忙卸下弓,搭上箭,照准龙头 “嗖”地射去,正中左眼。恶龙受伤越发凶得历害,天赐射了一箭,恰中脊梁。恶龙见斗不过,抽身钻进深潭。天赐跳进潭中紧紧追赶,忽见眼前一片刺眼的亮光,原来这达是水晶宫。他冲进宫里,打死了好些前来拼杀的虾兵蟹将。最后追到内宫,打死了受伤的恶龙,抽出龙筋盘在肩上,这才游出水面,又往山上爬去。
过了山腰,尽是大树林,几搂粗的松树一个挨一,遮盖天月,里头阴森森,冷飕飕,害怕得很。他刚想坐下喘气,突然一阵狂风卷来,转眼间,林子里跳出个大老虎。它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一见他,就张开血盆大口舞着钢齿一样的爪子扑过来。天赐急忙拉满弓,一箭射去。那家伙猛跳一下,箭从肚皮下撩过去了。再取箭,来不及了,他就乘势蹲在羊肠小道上,等猛虎跳起,扑到跟前,身子一闪,骑到虎背上抡拳就打。老虎疼得受不住 就使出“剪、扑、抓”的看家本事来。它想摔下他,可怎么使劲也没用。渐渐地老虎爬在地上不动了。天赐见它死了,才又站起来,再往山上爬。
黄昏时候,天赐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累得没一丝劲了。就在这当儿,一群饿狼从四面八方向他扑来。他急忙拔出飞刀拼命砍杀。狼尸在一打圆摆满了,饿狼还是一群一群往前扑。突然宝刀砍断了,他只好拳打脚踢,又打倒了几十个。这时,更多的饿狼把他团团围住,圈子越来越小,眼看敌不住了,他就边打边退,想冲出一条路来。突然,脚下闪出一道壑口子,把他陷了进去……等他睁开眼看时,却到了一座华丽的大殿前。殿里头灯火通亮,香烟扑鼻。这时,从殿内走出一个老道,见了天赐,笑盈盈地说:“小伙子,受惊了,天赐听着话音十分耳熟,下细一看,道人才是十年前在风雪中救了自己的师傅。他慌忙上前拜谢。师傅把他扶起,领到客厅,童子端上茶点,师徒边吃边谈。天赐向师傅问起华山大仙的住处,师傅笑道:“这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天赐这才恍然大悟,忙爬在地上叩头求教。老仙翁扶起他说:“产理山水是我多年的想法。那年相遇,本要即刻教你本领,因你没经受磨炼,难担重担,这才让你转游四海,磨炼志气,强健筋骨。如今,你闯过三关,除了恶兽,替师傅也出了冤气,只是这事若让玉帝知道怕要给你降罪。因此,治山的事,要赶紧去办,等你平山之后,我再奏明玉帝,免除对你的责罚。”
说罢,他把天赐领到山顶说:“我有两件宝贝,能助你平山。它只有三昼夜功力,过后就不灵验了。”老仙翁朝空中挥了挥手,一朵五彩祥云忽啦啦飘落下来,云雾中有个仙童,手拿宝剑,牵一头雄壮的青牛来到跟前交给大仙。老仙翁接到剑,说声“变”,霎时,宝剑变成一座金光闪闪的地耱。老仙翁又上前拍了一下牛背,说声“长”,眨眼间,那牛长得百余丈高大。老仙翁用手一指,天赐也跟着长高了。老仙翁把这两件宝物交给天赐,并交给他仙法,然后和仙童踏上五彩祥云飘走了。
天赐不敢怠慢,忙用龙筋套好青牛地耱,喊了声“走”!神牛就迈开四蹄,拉起巨耱,飞一般向前耱去。那神牛神耱果真厉害,一耱过去就是数百里宽,再高再硬的山石,一碰上它,就哗啦啦倒地,变成粉末。
整整三天两夜,天赐没吃没喝,不停地赶牛奔走,他耱倒了无数座高山,填平了数不清的江河湖海,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平原。
第三天晚上,天赐赶着神牛,由中原向家乡耱去。走到武功已经半夜了,眼看时辰不多,他心中急得象火烧,就狠抽神牛两鞭,想让它跑快些,好赶天明耱出千里秦川这最后一个平原。谁知神牛耱了三天两夜,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它一步步吃力地拉着耱,越走越慢,等到了凤翔、虢镇一带,眼看天就要亮了,千里秦川还只耱出六百里。他急坏了,就猛抽几鞭子,神牛被打疼了,“眸!”地吼口一声,拼命中前奔跑了几步。神耱刚到宝鸡和贾村原一带,雄鸡叫咧。神牛一听,浑身骨肉一下子“哗”地散了,神耱也化做一把金光闪闪的利剑,呼啸一声向天上飞去了。
天赐回头看时,神牛散了的地方,突然长出一座高山。样子跟青牛一丝不差。看到变成石山的神牛,他哭喊着张开双臂不顾一切地向山头扑去……
当人们闻讯赶来时,见天赐紧紧搂着山石好象正在酣睡——原来他累死了。
老百姓为了记着天赐和神牛,就把这座山叫“牛头山”。还在山上修起庙宇,塑了天赐和神牛的像,四时八节烧香祭念,牢记他治理山水的功劳。
据说,人们耱地的方法,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讲 述 者:王怀玉 男 70岁 文盲 汉族 农民 赤沙乡姬家沟村
搜集整理者:王江海
流 传 地区:香泉乡
搜 集 时间:1980年3月10日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