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金虎
老雪山位于宝鸡县东南六十余里的秦岭山中,它以太上老君在此修仙炼丹而得名。这里流传着不少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混元石与老君顶
老君的主峰,有一巨石,高十米左右,宽七米有余。人们叫它“混元石”。
相传,当年混元老祖周游四方,苦心修炼。来到秦岭西部,突见一座大山,风景迷人,十分幽静。便决定在此修身。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修得正果,成了仙祖。
一日,混元驾起云头,前往天宫,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当他路过华山时,低头一看,只见山坡石边有一相貌不凡的小伙子静坐着。心想,莫非那人也想修仙?想着,他就落了云头,来到那小伙子跟前,问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静坐在此?那小伙子答道:“我姓李名耳。前来此山修身。”混元问他可有恒心,并说修身要吃得起苦,养得下性。便问道:“你咋知道这般道理?”混元哈哈一笑,道:你猜就是了!”李耳一边猜着,—边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位白发老翁。端详了半天,总看着这老头挺面善,好象在那儿见过似的。忽然,他想起了,这人就是世人争相传公布的混元大仙。他这么一作想,混元已知他在想什么,便说:“你猜着了!”李耳一听,欢喜若狂,慌忙爬下磕头,随即说道:“还望老祖收留徒弟!”混元便道:“华山本是修身之地,但眼理这儿人多且杂。你还是向西走,那里有个好地方,就看你能否吃得这苦,下得了这力?”李耳当下遵命,告辞老祖向西而去了。
李耳不知走了多少路,爬了几座山,趟了几条河,终于找到了混元老祖指点的修身之地。然而,他刚走到这里,搭眼一看,却并不十分满意;眼前的山峰倒是奇伟,但却不及华山秀丽;山涧的泉水本也清冽,但却没有华山上的清奇;况且这儿怪石嶙岣,又无人烟,萧条极了。再看看师傅的炼丹炉灶,极其简陋,心想:在此炼得仙丹,光炉灶要修整多少日子?于是,便打算返回华山去。但当他刚返身,向东走了没有几步,便见东面飘来一朵白云,眨眼间,云在眼前飘落下来,从中走出一位白发老人。李耳一看,正是混元师父。还没等他开口,混元便说道:“怎么,对这儿不满意?”李耳急忙改口道:“我是在这儿先转游!”混元道:“那就回‘房舍’下榻吧!”李耳只好跟了师父回来。后来,人们便把李耳回返的这座山岭称为“倒回岭”。
却说混元自从那天看到李耳对此地不很称心,便将袖袍一甩,顿时沙土四起,在空中急旋起来,倾刻间变作一块巨石,“咚”地落在“房舍”旁边,矗立在那里。李耳会意,慌忙跪了,说道:“师父化土为石,赐我明镜。苍天作证,我若不立志如石,便让五雷轰顶!”后人便把这一巨石称为“混元石”。
后来,混元老祖让李耳移住到对面的高山巅上,自搭炉灶,自建“房舍”,炼丹修身。李耳以石为镜,天天对照,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果然炼得一炉上好的金丹。日后,因看仙丹,每每静坐,就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离躯壳,逍遥于天地之间。再到后来,他终于在此修身成功,成了大仙。于是,世人尊称他为“太上老君”。这一奇伟山峰也就叫做“老君顶”。
王 母 弓
在老君顶与混元石之间,有一山梁,中间下陷,形如弯弓。人称母弓”。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王母娘娘的一只金鹿逃至人间。王母娘娘发现后,便带了神箭,领着天兵天将,火速追来,直到老君顶追上了金鹿。金鹿一见,四蹄腾空,跃过山去。王母怕它逃了,便急忙张弓搭箭,但因用力过猛,一箭出去,就把前面一座山梁击溃下去,变成了弯弓形。金鹿未能射中,王母紧追而去,只留得王母弓永在人间。后来,人们还在“王母弓”的中间修了座“娘娘庙”。
舍 身 崖
混元石东面的山坡,有一石崖,笔直奇险,石缝生松,青石映绿,风景优美。当地群众叫它“舍身崖”。
相传,无量祖师曾在老君山修身,本已成仙,但自己却毫无觉察。观音菩萨便化作一个美女,前来戏弄他。无量大怒,心想:“我一个修仙之人,岜能让你淫妇挑逗相欺!”心头生怒,拔腿追杀美女。美女却“嘻嘻”一笑,向后退着,并且还作着舞姿。无量更是怒不可遏,紧追不舍。美女只顾后退,那知身后是深不可的悬崖,一失足便跌落下去。无量见状,反倒慌了,紧忙上前去救,不料连他自己也跌下崖去,舍了肉身,换得仙体,后来人们便把这面悬崖叫做“舍身崖”。
讲 述 者:韩志义 男 50岁 文盲 汉族 钓渭乡颉头村
搜集整理者:关金虎
流 传 地区:钓渭乡
搜 集 时间:1985年1月28日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