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放
三丰洞前矗立着两通道劲飘逸、游转飞动的张三丰书唐人诗碑。凡来宝鸡金台观的游人流连叹赏、久摩不舍。这两通诗碑原在古池州(安徽青阳、贵池、东至)青牛宫内。宝鸡商贾、士子,至徽经商、游学,到青牛宫拜谒老子、访三丰遗迹,得睹刻石,爱不忍去。重金布施,方求准允,拓锤四帧真迹携回。裱褙后悬于洞内。日久,烟熏火燎,破损逐增,绅民深知得之不易,恐其湮灭,遂请巧匠镌石二方矗之观内,方使真迹留传至今。
乡民们世代崇敬张三丰,对其遗物更是尊为仙赐。其龙蛇体唐人诗碑则至神、至绝、至秘。金台观地扼西秦,为古丝路、古蜀道之要冲。张三丰在此寓居多年,声名远振。诗碑之书体除文人墨客可以辨识,乡民里人多不识其貌了。于是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流传最广的,就是今日人们所说“张三丰瓜皮书唐诗”了。诗出自唐时何人,久考不得。亦不为时人所看重。但张三丰瓜皮书,却越传越广了。
相传,一年暑天,张三丰和观内道士在玉米田里锄草,酷热难当,汗如雨滴,几个牵着驮骡的乡民由陵塬下来,到城里去卖西瓜。走到道士们身边树下,停下来休息。道士们正口渴难耐,师徒们就挑了几个西瓜解渴,农夫们常来常往和观内道士很熟。一边切瓜,一边向道士们问安。其中一位农夫,见张三丰用吃完的瓜皮在地上描划,就说:闻道长善丹青,家父常向人讲说,今我家新建一居,道长能否为村夫书一中堂,在新居张挂。张三丰欣然答应。农夫将家织一匹。白布从驮筐上取下说:没备麻纸,可否在此布上一书?张三丰连说:可以。张三丰将布铺好,将支在地边浇水的铁锅扣在地上,顺手拿起瓜皮,沾着烟炱,在布上挥洒狂书。在农夫和道士的惊讶声中,一幅丈余长的草书唐诗倾刻而成。诗曰:
仙境闲寻采药翁, 草堂留话此霄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 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来洞口, 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 明日马蹄尘土中。
后来,张三丰云游传道未返。乡民思三丰仙师恩德,多有恋念,遂将为农夫所作书帛描摩,请人精镌,始有今日之“瓜皮书”碑。
出处: 《金台文史资料》第1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