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紫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鸳鸯石与鸳鸯水

《安康名胜故事》


  三千里汉江,三千里画廊。汉巴青翠鸳鸯水,就是这画廊中的奇景一处。汉巴青翠又名鸳鸯水,在紫阳县城西南1公里的任河入江处,素为紫阳八景之一,闻名遐迩于汉江沿岸。
  俗话讲,树有根,水有源。这鸳鸯水是因有鸳鸯石而得名的。说起来,这鸳鸯石还有不平凡的来历呢。
  相传,有个叫茅生的青年,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个姓名也没有。由于他是在茅草棚里出生的,就给他取个名字叫茅生。他五岁去了父,六岁去了母,从小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漂泊到十八岁时,总算在汉扛最大支流——仁河咀上安住下来。
  一日,茅生上山挖地,突然见汉江大浪翻滚,吼声震山。茅生跑到江边一看,只见一条黑龙同一条老黄龙正在恶战。那黑龙张牙舞爪,穷追猛扑,大有一口吞掉黄龙的架势。逼得那老黄龙上气不接下气地东躲西藏。茅生怜悯老黄龙,跑回家里掂来一条火枪,瞄准黑龙“砰”的一声,枪响龙翻,黑龙的肚皮露在江面上。茅生正收抬火枪回家,忽然有一个长满络腮的老人向他叫道:“后生且慢!”
  “老人家,有啥事情么?”茅生转身恭敬地问道。
  “你刚才打死了黑龙,救了龙王老爷,他为了感谢你,特请你到龙宫做客。”腮胡老人回答茅生。
  茅生心想,天上玉皇,地下龙宫,能去看一次也是幸福,便向老人说道:“我是凡人,怎么去呢?”
  “你随我来。”老人走到水边,叫茅生抓牢他的肩膀,又叫茅生闭上眼睛,叫他睁眼时再睁开。 
  等到腮胡老人叫茅生睁开眼睛时,早已到了龙宫,茅生见龙王带了兵将前来迎接,并下拜道:“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应该受我一拜!”说着把茅生接进了宝殿,请他吃尽了山珍海味,并让他随意挑选珍珠宝贝以作报答,茅生一瞥,哇!处处光耀眼,件件无价宝。简直是瓜园里选瓜,看得眼花。过了一会儿,他对老龙王说:
  “我是穷苦人,那么多珍珠宝贝我还没有地方放。玛瑙缸里那条红鲤鱼若能给我做伴,那就太好了。”
  老龙王一听茅生别的宝贝他不要,偏要他的掌上明珠红鲤鱼,立时犯难起来,好久没吭出声来。
  腮胡老人看出了老龙王的心思,劝道:“你事先说过,随他挑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在他看中了红鲤鱼,可不能不给啊!”
  老龙王一听,认为腮胡老人说得在理,只好忍疼割爱答应了,还吩咐腮胡老人护送茅生回家。
  茅生谢过老龙王,捧着玛脑缸装的那条红鲤鱼走出龙宫,他又闭上眼睛,回到了岸上。他告辞腮胡老人后,眉开眼笑地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把红鲤鱼放进水缸。
  一日,茅生天麻麻亮上山挖地,天黑了回家。他揭锅盖准备舀水做饭,见是一锅做好了的饭。原以为是邻舍帮的忙,吃完饭就洗脚上床睡了。
  第二天,他怕回家晚了又要麻烦人家,到太阳一搭山就回家了。揭开锅盖一看,饭又做好了,他觉得不能老麻烦人家,便向隔壁邻舍打听,可都说没到过他的家里,他感到莫名其妙。
  第三天,他假装扛锄上山挖地,走了不多远,就悄悄地跑回家,想把连续几天做饭的事弄个清楚。于是,他不声不响地躲在屋角边想看个究竟。他耐心地等着,猛然听到水缸里“哗啦”一声,站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只见她走到灶房,生火做饭。茅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步跑进屋,和颜悦色地问道:“请问大姐,你是神还是鬼?”那女子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一不是神,二不是鬼,我是老龙王的幺女。因父王请你到龙宫选宝,怕陌生人相见不便,我才变为红鲤鱼躲在玛瑙缸里。谁知你啥宝都不要,偏选中了我,到了这儿,见你天天起早贪黑干活很辛苦,又没人帮助,有道是知恩不报恩,枉为世上人。为了报答你的救父之恩,我便主动帮你做些家务。”
  茅生向龙女深深作了一揖,并恳求道:“姐姐既然这样同情照顾我,干脆与我结为百年之好吧!”
  龙女见茅生,人勤奋,心眼好。于是,二人结为并蒂莲。
  从此,两人心心相印,男耕女织,日子过得象红火炭一样。
  不料,龙女的花容月貌,心灵手巧之事被一个土财主知道了,财主叫家仆准备了彩礼和轿子,到茅生家去抬龙女。
  茅生和龙女正在边吃饭边说笑,忽然见一帮打手抬着轿子冲进村来,知道夜猫子进宅——心无好事。赶紧闩上门。那帮打手先在门前狼呼鬼叫,接着推倒大门蜂涌而上,把龙女托进了轿子里,龙女忙中生智,大声对茅生说:你快去仁河咀打鱼,打不到红鲤鱼莫回来。语音刚落,就被打手们抬走了。 
  龙女被人抢走,茅生如撕心裂肺,失声痛哭。他想到龙女临走时的话,马上跑到河边找了个竹排,一下子撑到仁河咀。
  龙女呢?已抬进了地主庄园。那地主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叫家仆隆重设宴,他和龙女要成婚。龙女胸有成竹地提出条件:“一要收拾好新房,二要有檀木香水,让我洗澡后,才能拜天地。”地主觉得什么条件都能办到,何况这两件小事。家仆奔前跑后,把一切准备的妥妥当当,又把龙女迎进了新房。地主在房外高高兴兴地等着。
  财主坐在房外,一等不见龙女出采拜堂,二等不见龙女,三等还是不见龙女出来。便急不可耐地叫喊起来。喊了好一阵,房中没一点响动,他发起火来,破门而入。哪知道这新房已变成了万丈深坑,龙女早已不见踪影,地主一冲进去,一头跌进万丈深坑。地主婆见地主跌死,哭闹不止,叫家仆去抓茅生来偿命,家仆回答说:“茅生坐竹排从汉江划走了。”地主婆气急败坏地说:“看他往哪里逃,就是逃到天上也要拿枪打死他!” 
  家仆奉命而追,追到仁河咀,见茅生和龙女二人肩并肩相依在竹排上,家仆吼叫他们乖乖上岸来。家仆见茅生和龙女逍遥自在不理睬他们,便端起火枪就打,枪声一响,只见茅生和龙女手拉手的一齐跳进了水里。家仆见他们投江自尽了,正高兴地要回去交差,突然见水里钻出一对五颜六色,十分漂亮的鸳鸯来,在仁河咀下游来游去。家奴们冒了火,恶狠狠地说:“嘿!就是变成阴灵,也不能让你们成双成对!”边说边举枪对准鸳鸯又是一枪。结果,那对鸳鸯扑楞一下飞落在县城南岸的峭壁上。家仆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捡鸳鸯好回去领赏。谁知跑到跟前一看,却是两块石头,昂首翘尾,色彩斑斓,简直像一对真鸳鸯一样,高颈相依站在峭壁之上,鸳鸯石由此得名。
  据说,在鸳鸯石的附近,还长有一对鸳鸯树,两棵树干粗细大小相差无几。在一米五尺高的树干处,两树相交一起,往上又分开生长。令人称奇叫绝。
  说来奇怪,就在这长有鸳鸯树、鸳鸯石的地方,又出现了鸳鸯水,紫阳人大多见过鸳鸯水,且常引以为豪。外地人到紫阳,当地人大都会指给他们看,诉说鸳鸯水的奇特景致及其由来。
  任河从川陕交界的巴山森林深处,自东南向西北倒淌七百里于县城南汇入汉江。任河一年四季清澈见底,两水交汇,一绿一黄,一清一浊。在深潭旋涡处,绿黄二水随波逐流漩涡成种种优美动人的画面,并在水流冲击作用下,相互交融,却清浊明晰,勾人兴致,当地谓之“鸳鸯水”。明代王三锡曾有赋诗:
  一水痕分泻,两川秀河流;
  出巴清鉴澈,拖汉青罗浮。 
  滟滚银河诞,虚涵玉宇秋; 
  疑目看不足,搓泛溯源头。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的持之以恒,鸳鸯水近年来日渐消失,只在洪水暴涨时才偶尔见到。一年四季,总是一江清水向东流。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