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旬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行路习俗

《陕西民俗采风》


  旬阳过去山大人稀,出门行路除沿江、河乘船外,都是行山路。少数富人乘骡马或坐滑竿、轿子,多数人是徒步。
  出门人多拄手杖,既可减轻腿力,又可防滑、打狗、挑蛇、敲露水。手杖有木杖和竹杖两种,木杖多是紫竹做的,色彩美观,光滑结实。据说紫竹可降疯狗,赶毒蛇,过去行路能拄着紫竹杖是一种幸事。也有人以长竿烟袋当手杖用的。随着道路的拓宽和习惯的改变,行路中除老年人外,其他人已不用手杖。” 
  俗语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一般有雨伞的带雨伞,但更多的人还是戴草帽,能遮阳,能防雨,走热了还能扇风,歇脚能垫坐。也有戴斗笠、披蓑衣的,均看路途长短和天气情况而定。随着群众生活的改善,人们雨天行路多打雨伞,穿雨衣,披塑料布,蓑衣被淘汰了。
  雪天行路,特别是行山路,脚下要带一双脚码子。脚码子是有牙齿的一对铁环,穿时将环盘上的带子系在脚背上即可。有的事先无准备的,临时用葛藤缠在脚腰上也能防滑。雪天行路,山里人一般都备有棕袜子、草鞋、满耳草鞋等。现在雨雪天行路,人们多穿防滑雨鞋和胶底鞋,也还有穿草鞋的。 
  夜间行路打火把,能照明、壮胆、避“邪”,一般在较短的距离使用。山里人平时都注意收拾火把,五六月割艾蒿做烟火把,八月以后砍竹划篾簧做明火把。有的人临时出门,从火炉里抽一根柴火头烧着作伴,路上若有野兽,见火也就避开了。建国后,随着手电的普及,夜间行路很少有打火把的了。 
  旧时行路,因途中饭店很少,一般人银钱又不宽裕,往往不在路途中买饭吃,出门前大都自备干粮。干粮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火烧馍、蒸馍、苞谷花、炒黄豆、粑粑、炒面、红苕、洋芋等,连续可食用数天。
  旬阳人爱喝酒,过去很多人行路也要带一些自产的烧酒。挑夫挑货、背脚,农人探亲,出门时,或用猪尿脬装酒,或用瓶罐装酒。途中饮酒有解乏、止渴、添力之效。
  旧时行路有许多礼节,熟人路遇打招呼,常问:“吃了没?”“哪里去?”若同行,一方总要把另—方谦让到前面走;如行至危险处,一方又要把另一方让在后面走,并互相招呼:“慢慢儿的!”“过细呀!”等等,年轻人帮老年人拿行李,男的帮女的掂东西,也属礼节。
  行路中遇见接亲,无论骑马坐轿,都要主动给新娘让路,否则,被认为不懂规矩。接亲与接亲的相遇,有的交换礼物,谦让而过,有的互不相让,以致发生争斗。路遇抬棺的,无论官民车马,均要主动让道,俗言“世上只有活人给死人让路的,没有死人给活人让道的。” 

出处: 《陕西民俗采风》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