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安康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游香溪洞记

林扬光 清


  去城东南七里有香溪,八洞对开,一桥横亘,楼台掩霭,竹木阴森,安阳之胜景也。溪长而狭,西北流注汉江。由洞之初步历三天门六百二十步,连峰叠巘,迤逦相属,而西隅林辟山开,若门关然。回视汉江一带,远山如黛,人家三五,烟树参差,宛如图画。复行四百余步,则山环水曲,蜿蜒四塞,抵洞天矣。当路有楼曰“纯阳”。蟠空如蝮,道穿其下,入路转处,山门豁然,则纯阳洞也。洞祀吕纯阳,左右为道寮,前为楼,入楼羽士瀹茗待话郑福遇仙事,甚悉,若目击者,神仙之事虚无缥渺不可知,而自始至今垂四百年,犹能举其刺史姓氏而乐道之,遗爱在民,亦可知已。小憩出洞左转四十余步至岳王洞,上行十八步为三茅洞,其地重樾交荫,仰视断壁石窑,窑欲堕,茂林濯莽比欹生石罅中。由药王洞下行十五步为龙王洞,有井,祷雨辄应,每夏旱官民争趋焉。八十步至文昌洞,又五十三步至八仙洞,新雨既过,流泉涓涓,涌出户外,幽鸣不绝。洞外有凉亭、轩厂,足挹前山之秀。登亭长啸,山鸣谷应,天风吹衣,飘然凌云高举矣。左右安石棋枰二,相传为仙人弈棋处,石枰刻画明甚,以征作伪语云弄巧反拙,此亦世俗文饰之通弊。其右为观音洞,深可及体,径无人迹,导游者指渭姚军门文广所修,工未竣他去,今遂芜废,噫!天下事未竟者多矣。前人创之,后人或用或弃,前者不能预料也,岂惟一洞云乎哉。亭外通驾云桥,斜长约四丈,端走下天梯,高一百六十余级,约五十六步可至玉皇阁,然陡峻异常,行者喘息,改由山祖师洞行焉。祖师洞西南与七洞对,前殿窗棂四敞,远望岚辉映合,绿褥蓊翳,鸟巢挂枝间,时有风声、泉声。循石蹬而下,与丁丁伐才声相合。洞前石碣诗刻颇多,有明嘉题壁。据土人云:“旧时土天梯在此。”由此至玉皇阁八十五步,阁据山巅,从曲径入,径尽而阁见。阁前香柏一株,唐时物也,古色斑烂,小立其下顾视衣襟,凝若生翠。门外夷旷。东南相对处,文武二山,高矗云际,时斜阳西下,明霞烂空,如鱼尾赤山间,紫绿万状。回顾纯阳八洞在林烟隐约间,小如拳石。循径归,羽士徐洞章告予曰:此地名胜甲安邑,兵燹后楼台竹木大都煨烬,此其仅存在。余低徊荒烟蔓草间久之,喟然曰:若者可耕,若者可桑,若者可杂树木,余资若力兴修农利,计地所出,岁所入,悉心以时补葺,不十年当复旧观。嘻乎,吾侪一官匏系于此,莠民乱政也则忧,惰民旷业者则忧,亢阳淫雨害稼者则又忧。当夫气烦虑乱,视壅志滞,苟非有游息之物,高朋之具,使之清宁平夷,何以理达而事成也,以此为吾邑游观,非政之讥,吾知免夫。
  (鲁长卿《重续兴安府志·艺文志》)
  评介:此文作于宣统三年(1911)仲春,这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12年2月11日)清帝正式逊位。此时的安康处于反正的前夜,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而身为知县的林扬光虽有雅兴游山玩水,但其心也惴惴,担心“非政之讥”,百姓见其不晓事,赐给绰号“林痰迷”。林扬光确有些书生的执着,在前一年,还遵部令创办蚕业乙种学堂,希图有所作为。
  《游香溪洞记》不仅仅再现优美风景,还寄托了作者情怀。见兵燹后的香溪洞满是“荒烟蔓草”,他异想天开地为徐羽士出谋画策,愿资助他兴修农利,以农养景,恢复旧观。其实作者游山并无雅兴,实因“气烦虑乱,视壅志滞”,才来此以求“清宁平夷”。游山何能超脱呢?他连呼三个“忧”:“莠民乱政也则忧,惰民旷业者则忧,亢阳淫雨害稼者则又忧。”
  《游香溪洞记》的层次很分明,按游玩顺序将八洞依次叙来,突出各自特点,从容道其历史传说,展开近景和远景的描写,如一轴水墨画,有浓有淡,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兴安明清文人的散文摆脱不了骈文的影响,但这篇游记的文字借鉴了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追求质朴明丽,追求用语切当脱俗。
  

出处: 《安康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