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帝王陵 > 研究机构 > 机构介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四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络头和挽具以金银为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定为国宝。秦始皇兵马俑全面系统地具体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军队风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后吏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规模宏伟,馆区占地面积20余公顷,展览建筑的总面积达42000余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舒适。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质铠甲坑,以及大型寝殿、便殿遗址等,整个秦始皇陵园像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关系密不可分,因而兵马俑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必然要和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这里不但是人们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也是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的园地,文物保护专家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的实验基地。 
  在文物保护方面历年来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有:“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1996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2003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科术进步二等奖;“秦俑土遗址及相关文物防霉保护研究”2005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二等奖。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为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的首批三家重点科研基地之一,2005年10月21日正式揭牌运行。目前科研基地仪器价值逾20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5台,专业科研人员31人。可进行颜料成分分析,颜料色彩锐变机理研究,彩绘层次结构观察分析,彩绘文物保护剂对比研究及老化测试等方面研究工作。可承担文物、遗址及其环境的微生物指标调查,筛选适合于文物及遗址的霉害防治药剂及方法,实施文物及考古现场的霉菌防治。可进行博物馆及大型遗址的环境监测以及文物环境质量评估等研究工作。 
  

您是第 位访客!